 |
地球呼唤和谐 |
热 |
 |
|
地球呼唤和谐 |
[ 作者:水之源 | 转贴自:泛舟 | 点击数:637 | 更新时间:2005/7/24 | 文章录入:水之源 ] |
地球呼唤和谐 |
[水之源] 于 2005-04-21 21:57:58上贴 |
地球呼唤和谐 [水之源/文]
一
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随着工业化的脚步越走越远,随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进程逐渐深入,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甚至每个公民所关注。这就是——地球家园的生态问题。
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爆发了有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运动,这一天被命名为地球日。它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并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此后各国的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地球日也因此成为140多个国家共同的环保纪念日。 200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30个地球日,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地球日,146个国家为此将举行全球性的环保活动。1999年10月由美中环境基金会筹办,在北京召开了地球日座谈会。出席会议的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以及在京的部分高校决定共同组织以可持续消费为主题的地球日统一活动。会上讨论了由地球村草拟的绿色生活——2000年地球日系列活动的设想,并共同修改和通过了绿色生活宣言及绿色生活承诺,确定“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仪式”启动。
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物种来说,人是生物链的最高存在形式,是唯一具有语言和智能的高级动物。爱护地球,是人的天职。地球孕育了人类,同样,人类在享受地球带给的恩惠的同时,更应当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要爱护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二
关注地球的生态平衡,前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必然要求。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其中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动因和目标,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保证和条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是一种具有高等智能的社会动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保持和睦相处,才能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这是不言而而喻的。同样明显的道理是,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需要不断同自然进行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并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即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意味着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生态遭到破坏,或者至少出现其中一种问题,整个社会将不能达到和谐状态。由此还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也无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评估历史、重新定义幸福。仅仅发展生产与扩充财富并不等于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更不等于和人类的进步方向相一致。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疾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才能实现社会的健康与和谐,所以,和谐社会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社会。但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建立人与自然之间良好的平衡发展关系,才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表现是人性的进化,即人与自然的相融,所以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未来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理念。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益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那么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和谐也难。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实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社会和谐包含着尊重自然的基本诉求;社会和谐是对资本主义竞争理论的彻底修正,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自觉调控,是全体人民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它提倡在全社会建立一种自然克制、自我超越的生活方式。
三
马克思说,“物与物的关系后面,从来是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然是公平的社会。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要保持持续的增长,必须特别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国这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而经济建设中的不公平因素也通过环境发展的不公平体现出来。环境发展中的城乡不公平、区域不公平、阶层不公平,乃至世界不公平,都是权利与责任不对等的表现。逃避并推卸责任,都会使中国社会难以和谐,世界难以安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消除人的异化,使人类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中解脱出来。
人类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过程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生产力布局与资源配置的调节器,是协调社会关系的新杠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生态,体现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公平,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人类呼唤和谐,自然界呼唤和谐,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呼唤和谐。
|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
|
上一篇文章:先学做人再做记者
下一篇文章:成人店与校园周边环境该怎样和谐 |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