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内贾德“从地图上抹去以色列”的强硬言论意涵深远 [柴其涛] 于 2005-10-29 16:26:35上贴
据美联社德黑兰10月26日电,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此间举行的一个名为“没有犹太复国主义的世界”的会议上说,“毫无疑问,巴勒斯坦的袭击新浪潮将把这个污点(指以色列)抹去。”(《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7日2版)此言一出,世界舆论哗然!
有的如同猎人在突然间撞到了苦苦寻觅的“猎物”,抑或是处于进退两难境地时偶然间发现了一个明显的“路标”,借机加大舆论攻击力度,高调予以激烈反应;有的则将此言论与自己的某种政治目的挂上钩,趁机宣传伊朗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尤其是核威胁,进一步丑化伊朗的国家形象;有的则在公开场合的谴责声中难掩其内心的某种兴奋之情;更有的欲将此一言论的负面影响无限放大以掩盖其曾经的不佳形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彰显出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此番“强硬言论”尤如一枚“重磅炸弹”!其后续多方影响似不可低估!
然而,如果综合相关的背景资料分析,伊朗总统的此番言论并非“一时冲动”所引发,它极有可能是在综合研判了围绕伊拉克和伊朗有关的重大国际关系现状及其演变轨迹后做出的某种大胆尝试和重大决策,意涵十分深远!
一是呼应叙利亚。众所周知,自从梅利斯有关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身亡的调查报告出笼之后,西方媒体掀起了新一轮丑化叙利亚国家形象的浪潮。但由于报告本身具有的政治倾向性尤其是报告并没有提供确凿证据说明叙利亚与哈里里的遇刺有直接关系——我们已经看到,调查报告是以推理的方式(案件发生前叙利亚在黎巴嫩驻军)得出叙利亚存在嫌疑的结论,而这样的结论是经不住检验的。因为这种结论就好比我们认为9·11事件发生时美国人一直控制着它的国家领土,因此这个9·11事件的发生必定牵涉到美国高层一样荒唐、可笑——西方舆论已经在将焦点转移到叙利亚不配合联合国的调查工作上,而判断叙利亚是否“积极配合调查”的标准是不确定的,往往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是裁判者,而在此方面西方国家控制和掌握着话语霸权。如果继续按此方向演化下去,假以时日,叙利亚的国际形象很可能会变成另一个伊拉克,巴萨尔总统将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萨达姆。当初美英就是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无视国际社会的声音和要求,不“积极配合”联合国对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核查作为丑化伊拉克尤其是萨达姆形象的重要切入点的。在此关键时刻,伊朗总统风贾德针对以色列的一番强硬言论,会有效地将世界舆论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攻击性舆论引向伊朗,一定程度上可能为叙利亚解围、解困。
二是调动以色列。伊朗总统于此时发表上述“强硬言论”,对于刚从加沙地带单方面撤军、并因此在国内遇到了保守派的巨大压力的沙龙政府来说无易于“雪中送炭”。它客观上给沙龙政府提供了“以强硬姿态捍卫国家利益”、从而缓解内部压力的“天赐良机”,同时也为沙龙政府展开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运动实施镇压和打击提供了一个借口。伊朗总统针对以色列的强硬言论一出,以色列外长部长西尔万·沙洛姆当天就认为伊朗是一个“明显和现实存在”的危险,还说“伊朗正在试图争取时间………研制核武器”(《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7日2版)。随后,10月27日,以色列副总理佩雷斯、总理沙龙呼吁“把伊朗逐出联合国”(《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8日2版);同日,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达恩·吉勒曼在纽约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书面申请,正式要求联合国开除伊朗(《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9日2版)。与此同时,由于以色列发生了自杀性袭击事件,以色列已经重新开展对巴勒斯坦抵抗力量的“定点清除”行动。
三是激励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意志。由于上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尤其是两极冷战格局的瓦解,生存于两极夹缝中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遭遇了巨大挫折。阿拉法特由辉煌的起点到暗淡而且悲哀的终点预示着巴勒斯坦解放事业走入了历史性低谷。今年以来,在以色列宣布单方面从加沙撤军,并通过相关舆论进行周密策划、向全世界广而告之之后,以色列的道义形象得到了巨大提升,虽然这个国家在杀戮巴勒斯坦人民方面从来没有手软过,反之,以新的领导人阿巴斯为首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的正义形象受到了不同程度诋毁与削弱。我们看到,以色列于加沙的单方面撤军是与巴勒斯坦“有义务”帮助解决自己内部的“恐怖分子”对以色列的袭击相挂钩的,在当前全世界高唱反恐主调的背景下,巴勒斯坦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已经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被动局面,其前景实在令人忧虑。此时,伊朗总统内贾德针对以色列的一番强硬言论,无易于给处于困境中的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送去了一丝希望,提供了一线生机,将会激发起巴勒斯坦人民在极端困难局面下继续勇敢地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四是给美英的伊拉克政策投下某种变数。美国针对其在伊拉克战场上的死亡人数上升到2000人时伊朗总统的此番言论,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显得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他对记者说“(这一言论)加重了我们对伊朗核计划更加担忧”。伊朗总统的说法“使美国对伊朗的核计划更加担心”(《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7日2版);英国外交部则称伊朗总统的言论“令人厌恶”,并为此召见了伊朗驻伦敦临时代办(《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8日2版)。可以看出,美英尤其是美国并没有象盟主保护其盟员那样为以色列的此番“受气”“打抱不平”,而是将此言论与他们正在关注但又力有不逮的伊朗“核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意在进一步在世人眼中强化伊朗的“不佳形象”,为条件成熟时推出后续措施做些铺陈,仅此而已。美英目前在伊拉克的艰难处境众所周知,他们进没有好的着力点,还担心摊子铺大了反中别人的计策(“引君入瓮”之计),最终收不了场;退又还没有好的时机,更担心仓促间的撤退遭致伊拉克抵抗力量的趁机反击,重演历史上所有的侵略者必然要走的失败历史。因此,在这个时候,伊拉克周边的稳定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不可能于此时再掀起新的、更大的、而且一旦开启自己又无力控制的风浪。他们除了通过语言上表达一些“担忧”、“不满”、“厌恶”甚至“战争威胁”之类的情绪之外,不可能再有其他的重大实质性动作。但是,伊朗总统的上述言论,无论如何都会在伊斯兰世界引起某种程度的积极响应,不管美英两国是否愿意,这种响应及其后续效应将直冲着他们的“大中东改造计划”而来。
五是在尽力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借机营造伊朗这个国家在伊斯兰世界中主持正义的道义形象,以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同美英等西方国打交道争取到更多的筹码。种种迹象已经显示,美、英、西三国当初强行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战争正在走向美、英、西当局当初预想的反面。现在的伊拉克当政者中有对美英没有多少好感且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什叶派,而当年与美英关系密切的逊尼派现在又是抵抗意志特别坚强的一支破坏性力量,其他大国继续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都在积极调整内外政策和加强协调配合,观察和应对美英在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究竟要如何善后收场,美英国内的反战情绪尤如尚未点燃引信的火药桶,一旦国内外条件具备,其势将不可阻挡。他们正在走向自作自受、自掘坟墓的方向。此时,表面上看来,伊朗乃至叙利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实际上这是由于美英的伊拉克侵略政策开始显出失败迹象在这两个国家身向上的某种反应。在这个时候,内贾德总统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仇敌——以色列发出的上述强硬言论,有利于调动以色列保守派势力好战的冲动情绪,并激发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意志,进而将中东局势的走向往确保自己利益的方向上挪动。
除此之外,伊朗总统针对以色列的强硬言论在俄罗斯、西班牙、联合国、法国、巴勒斯坦、欧盟等方面都引起了不同反响。俄罗斯外长认为伊朗总统的上述言论“无法接受”,但明确表示“俄罗斯仍然支持伊朗的民用核计划”(《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8日2版,下同);西班牙外交大臣用“最为严厉的措辞”批驳伊朗总统的言论,并紧急召见了伊朗驻马德里大使,要求……对此“作出解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0月28日)表示,在“今后几周”访问伊朗期间将着重讨论中东和平进程以及所有国家在和平、安全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等问题(《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9日2版,下同);法国外交部发言人10月28日说,伊朗总统关于以色列的惹火言论促使法国政府与欧洲盟国商讨伊朗核谈判的前景,(此番)言论是伊朗核谈判中“一个新的重要因素,我们显然应该将其考虑进去”;巴勒斯坦谈判官员10月27日对内贾德的言论持批评态度,称这一言论是“无法接受的”;欧盟领导人10月27日“以最严厉的措辞”谴责伊朗总统的言论,说这类煽动暴力的言论是“无法接受的”。
印度方面没有对内贾德的言论发表任何评论,但外长辛格10月27日在莫斯科说,反对就伊朗核计划对伊朗采取“侵略行动”。(2005年10月29日)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