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旧版 | 留言板1 | 留言板2 | 原创音像 | 多媒体作品 | 日光禅寺 | NHB |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野猪工作室 >> 旧版 >> 野猪工作室 >> 杂文随笔 >> 正文

当前没有任何公告!

找找红红火火的年味儿       
找找红红火火的年味儿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617 | 更新时间:2006/1/14 | 文章录入:清正 ]

找找红红火火的年味儿

 (人民网文化透视/2005-02-08)

  一直以来,过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都是神圣而令人向往的。春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民俗的,是来自于民间属于民众的。不知不觉间,又是新的一年,家家户户开始忙着置办年货,小孩子摇摇晃晃又长大了一岁……

    开端:一年一岁春节的引力

  春节,是我国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习俗源远流长。相传舜时就有“岁首”之说;商时代已有祝福“岁首”的活动。据《史记》记载,春节成为社会风俗始于汉朝,旧时除夕,人们“守岁”,入夜,围炉团坐,合家团聚,聊天、吃团圆饭、讲见闻。目前所谓“春节”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叫做“年”。

  严格来讲,春节是个过程,从传统来说应该从冬至节就已经开始了。从时间看,最早的腊月初一,乞丐们要跳灶王。他们三五成群扮成灶公灶婆,到别人家门口说吉祥话乞钱,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腊月二十三灶王升天。腊月初八,又名成道节,最早源于腊月祭祖,腊八粥习俗就是这一天的东西。过了腊八便开始采购年货,要扫房子、贴窗花。腊月二十三祭灶,要往旧的灶王爷的嘴上抹一些灶糖,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腊月二十五要吃粥,有的地方还要将红豆粥抹在门上,据说这样可以避邪。除夕就开始贴春联,贴门神,做年夜饭,包饺子,守岁。在初夕之前店铺都去收帐,过了除夕就不能做了。初一祭祖,迎喜神到各家去拜年,放炮;初二结婚的媳妇回娘家,初三传说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在地上撒米、撒盐给老鼠吃。初四是接神、迎神。正月十五看花灯。这种习俗至少在唐代就已经非常成形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认为,春节最为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切的开端,对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在某种意义上,春节已经成了我们民族所剩无几的文化传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符号,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我们民族的独特性,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一个标志,是我们彼此认同的图腾。一个中国人,无论他是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也无论他平时的身份是学生、商人或者小职员,但只要到了春节,他都会还原为中国人。

    内涵:百姓心中的年味儿

  不少人都说年味儿越来越谈了。可是,在人们的目光所及之处,现代社会五光十色的过年去处照样让人眼花缭乱,传统习俗聚集的庙会也依旧人来人往,不论城市还是乡村,热闹的过年气氛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年年花样翻新。其实,真正的年味儿存在于人的内心。过年过的不是物质,更是一种情感,是人们心中一种快乐的企盼与希望,只要心里是满足温馨的,就能煮出一锅浓浓的年味儿。

  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而当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就有了年的意味。

  ★年关·扫尘
  ★挂年画
  ★贴春联
  ★爆竹声声
  ★说“福”侃“年”

  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如何过?以什么样的新符来取代旧符?一年刚刚开始,大家对来年抱有很多憧憬,很多网友也都把自己的想法、期待和梦想告诉了我们。在这里,文化频道将其中精彩的留言集纳起来并呈现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寻找过年的味道,分享过年的喜悦并向所有网友表达新春的祝福。

  ★网友 爆竹味儿,年味儿

  空气中硝烟弥漫,是小时候过年感觉到的年味儿。

  烧纸祭祖、拜灶王爷,都是要放鞭炮的。在我的记忆里,有五十响、一百响、五百响、一千响等概念。那是指鞭炮的长短、大小,数字走越大,就是实力越雄厚的明证。

  有一年,父亲大年三十才赶回家。父亲从浏阳带回了一种叫做降落伞的花炮!这个消息在整个院子里长出了翅膀。夜晚来临,祭过祖之后,我和哥哥就吵着父亲放花炮。而这时候小伙伴们已经在我家前坪等候了。当那一束束美姿美仪无与伦比的光焰升上天空,由红色幻化成黄色,开放成伞状飞过高高的白杨树顶,我们的脖子就已经被目光牵引了……

  ★网友 儿时最盼过年

  儿时,我最盼过年。记得小的时候,我寄住在小山湾里的外婆家。该村取名与“要饭”同音的美丽山村腰畈村,依山而建,房屋高低错落有致,人口只有300多,生活普遍贫困。外婆也不例外,一年中只有节庆才沾荤腥。准备过年了,外婆家顿时忙碌起来,备年货、杀猪、蒸年糕、做米糖、制新衣、掸尘。外婆是最忙的人。她要把外公从七里外的县城采购回来的年货烹调成美味佳肴,还要为我赶制一套新衣服,给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并把三间老屋打扫干干净净。小时候,外婆家日子并不好过,可外公外婆省吃俭用,勤俭持家,过年时集中消费一次。让全家开开心心,痛痛快快地过个好年。

  ★网友 想回老家过年

  离开故乡多年,每逢春节,总想起在故乡时过年的好:老少爷们、大婶大娘、兄弟姐妹欢欢乐乐相聚,放鞭炮、穿新衣、包饺子、坐炕头、回味过去,畅想未来,或三五成群地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

  如今,在城里过年,鞭炮禁放,总感觉年味太淡;除夕夜,邻居大部分回家过年,整整一幢楼,仅三五家亮着灯,冷冷清清的。

  在母亲处,大家聚在一起,弟弟说,今年我们回老家过年吧。我一听,正合我意,遂举手赞成。

  ★网友 三个愿望

  我把希望寄在了2005年,真心希望我明年的理想可以实现,我明年的理想是:办一个象样的厂房,有了自己的稳定的收入,我不希望再去租别人的厂房,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真的是不舒服;还有就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自己的家庭用车,现在没有车的感觉真的很糟糕,风吹日晒;还有就是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女朋友,要拿来做老婆的那种。但我知道一定要很大的努力,我做好了思想准备,希望上天能满足我,虽然我知道要靠自己,但我还需要比较好一点的运气。
 
  想陪陪孩子,陪陪父母,让自己的心情放假,轻松地过个年!

    外延:民族大家庭的年俗年味儿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陈岗龙指出,春节习俗从远古发展到现在,是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功能和形态到今天综合性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漫长过程。其中,从纵向坐标上看,除了春节本身内涵的自发性扩充之外,横向坐标上与中国历史上多民族交融和多元文化的交流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不少少数民族的新年原来并不是今天的春节,但他们现在过春节基本上是接受了汉族的春节习俗。春节对今天多民族的中国来讲,不仅仅是农业民族或者汉族的节日,也是融会多种经济生活方式和多民族文化内涵的一个盛大节日。时至今日,春节已经成为我国30几个民族共同的重大节日,其间也包含着许多特色鲜明的仪式行为。在此,我们以列数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为结尾,祝愿整个中华民族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蒙古族——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它做“大年”。蒙古族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互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白族——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傈僳族——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鄂伦春族——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上一篇文章:绿叶对根的情意
下一篇文章:浙江丽水一公路收费站:过往司机为何频遭殴打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117]
· 回顾历史 股民炒发展[142]
· 108看盘 假设七浪划分…[142]
· 尊重股市客观规律 理…[143]
·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209]
 
· 关于结石与打结石[555]
· 吃不穷喝不穷[509]
· 二百五与哈巴猡[585]
· 2024年佛历3051年和2568年…[573]
· 枯木倚寒岩 三冬无暖气[5381]
 
· 正月初六送穷鬼[265]
· 李克强主持召开政府特殊津…[209]
· 农历己丑年节日 节气及黄道…[1668]
· 27日的深沪股市为牛市正常…[1086]
· 无线电话公司的传统新骗术…[109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
版权申明|关于本站|网站信箱|电话13615880574|QQ138318623|MSN联络|管理登陆
友情链接|打印本页|浙ICP备05064315号|联系站长:冷水泡茶 |关闭窗口|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