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八十年与伟大的复兴
张贺福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寻找实现复兴之路面临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中国无产阶级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当然历史责任者,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艰辛的创造、伟大的试验和初步的辉煌则孕育着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然历史责任者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清王朝时期的“康乾盛世”(1662年至1795年),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但封建专制的固步自封,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加强中央集权,禁锢思想,致使中国社会自“康乾盛世”后逐步落后于因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展的西方,走向衰败。随着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了灾难的深渊,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问题也由此被提到了全民族的议事日程。
然而,直到中国共产党问世以前,中国人在这条道路上始终被迷茫和无奈所困惑。各种政治力量都登台表演了一番,无一获得最终的成功。
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起义的失败宣告了农民阶级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由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是注定的;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掀起的维新运动,还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很快就败下阵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倒是喊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口号,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葬送了这场革命的果实,宣告了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的复兴。再后来,无休无止的军阀混战几乎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拖到了崩溃的边缘,民族复兴大业显得遥遥无期,无从谈起。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实还证明:指望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纯粹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历史的需要是最不可抗拒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从一个全国范围内只有53名成员的党,在短短28年的时间内,以其无可争议的先进性赢得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胜利———实现了民族的彻底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步的胜利固然不易,但实现第二步则更难。尔后,执政52年来的中国共产党以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在中国大地上“导演”出威武雄壮的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二步目标———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进的活剧,再次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52年来,中国取得了真正完全的国家独立,成功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最可靠的外部保障。
52年来,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态,实现了国家领土、财政、币制、法律、政令的空前统一和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全民族的高度团结,为凝聚全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奠定了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52年来,中国人民充分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各种权利,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硕果累累,法治和德治理念深入人心、工作卓有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52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极其落后、资源相对贫乏,变为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基本结束了商品短缺的状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计日程功。
美国著名学者罗兹曼在其《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这样感慨道:中国人民1949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为其他民族树立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榜样。中国共产党人在先前曾倍遭军阀主义肆虐而历届中央政府又屡屡挣扎无望的国家里,实现了复兴并大体上保持着秩序。回顾80年来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作出的艰辛努力,仔细品味罗兹曼的这段话,格外发人深省。
建国以后,毛泽东曾经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估计为200年,即从鸦片战争到本世纪中叶。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具体设计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科学地规划了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蓝图。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定能够带领全党全民族向着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目标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并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艰辛,在日后的艰难探索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失误,但中国社会52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然历史责任者。
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的风雨历程看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的意义,对于澄清在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模式问题上存在的糊涂观念或错误观念,尤其是对于回答那些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以为然的人来说,大有重申的必要。
走什么样的路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是陷入灾难深渊的近代中国社会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首要问题。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中华民族真的可能将永无出头之日。
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时常出现看起来毫无关联但却能够历史地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现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逐步陷入了灾难的深渊,似乎万劫不复。但在此时,横空问世的马克思主义,满足了欲实现振兴但苦于无路可走的中国社会的需要。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之路,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探索复兴之路得出的惟一答案就是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但80年的艰难探索充分表明,历史没有给中国提供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而是在资本主义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历史情形下不得已的选择。中国人民在重大历史关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毫无疑问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一经在中国确立,就显示出先进社会制度特有的科学威力,显示出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巨大能量。
新中国成立后不长的时间内,我们取得的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积累资金,进行大型建设,发展“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反对侵略、保家卫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等等方面。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我国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位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大豆、甘蔗居第三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居世界第二位,糖、原油产量分居第四、第五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七位,外汇储备达到1656亿美元。如今,我国在12天时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相当于1952年全年的总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规模及其显示的活力,成了举世的奇迹。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日前在世界新经济论坛上发表的演讲中对此盛赞道:在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在文明和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令人难以置信。
这样的建设规模和成就充分表明,社会主义不仅使中国大踏步地推进了国内各项事业,还成功地实现了将本国的发展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发展的洪流。考虑到近代中国的对外封闭以及积贫积弱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之大、影响之深,考虑到中国社会在新中国成立后,遇到的曲折进一步拉大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大发展之间的差距,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二十几年间,中国在增加了2.83亿人口的情况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翻了两番多,城乡居民已从总体上摆脱贫穷步入了小康,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这个辉煌成就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威力和优越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成的意义,怎样估量也不过分。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统一全民族的意志,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集中有限的财力发展规模经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断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合力,催生出一种更大的力量,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完全相信:从本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中吸取足够历史经验、变得更加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中国人民在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三的路程,且第二步任务也已经完成了一半。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大业能否如期实现,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此,我们必须保持一种特有的清醒:妄自菲薄没有根据和出路,是患历史近视眼的表现,但设想今后的道路会很平坦、一切都会一帆风顺,也是一种浅薄。
我们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在有利的机遇面前也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因此特别需要谦虚、清醒和冷静,要做到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思考得更深一些,眼光更宽一些,要求更高一些,锐意开拓,不断前进。”
从国际方面来讲,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新的发展,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使得面临着实现技术跨越的发展中国家既有机遇也有巨大的压力;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复杂的,有时甚至会十分尖锐。
从国内方面讲,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基础,积累了驾驭复杂局势、应对各种风险的宝贵经验,全民族的进取精神前所未有,实现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任务的完成,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风险,由于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已经和可能引发的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将会变得更加突出等等,都要求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全面推进社会的进步。
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关键在党。“党的状况如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过一系列考验之后,我们党积累了丰厚的历史经验和过硬的应对复杂局势、“抗摔打”的能力,在政治、理论和实践上都变得更加成熟。同时,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在认识错误、纠正错误后变得更加谦虚、聪明。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业的“本钱”。对此,我们一定要自信。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也面临着一个怎样实现现代化问题,面临着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始终做到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共产党人如何做到拒腐防变、经受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如何做到既能实现为人民谋利益的宏大抱负、又注意不要懈怠更不能贪图享受等等。为此,“我们必须严肃地毫不留情地剖析和坚决纠正工作中的失误,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地历史地总结经验,客观地全面地认识现实”,积极进取,顽强拼搏。
总结历史进步的规律,江泽民同志科学地指出:“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面向新世纪,他又向全党全民族发出了新的民族复兴进军令,指出:“我们再次走到了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取得全面胜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有了现在这样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有了这样全民族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有这样一个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一定会如期实现。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1年6月27日)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