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典籍·南传相应部·因缘篇·因缘相应
因缘相应
第一 佛陀品
[一] 第一 法说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应答世尊曰:“大德!”世尊乃如是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三
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缘起者何耶?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诸比丘!此谓生起。
四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有行灭。由行灭,有识灭。由识灭,有名色灭。由名 色灭,有六处灭。由六处灭,有触灭。由触灭,有受灭。由受灭,有爱灭。由爱灭,有取灭。由取灭,有有灭。由有灭,有生灭。由生灭,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等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五
世尊说此已,彼诸比丘而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
[二] 第二 分别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宣说曰:]“诸比丘!我为汝等分别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曰:大德!唯然。”
三
世尊以此宣说曰:“诸比丘!何为缘起?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何为老死?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以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老与死,诸比丘!以此谓之老死。
五
诸比丘!何为生?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出生、出产、降生、诞生、诸蕴之显现,诸处之获得,诸比丘!以此谓之生。
六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七
诸比丘!何为取?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丘!以此谓之取。
八
诸比丘!何为爱?诸比丘!此等有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诸比丘!以此谓之爱。
九
诸比丘!何为受?诸比丘!此等有六受身: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以此谓之
受。
十
诸比丘!何为触?诸比丘!有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触。
十一
诸比丘!何为六处?[诸比丘!此等有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诸比丘!以此谓之六处。
十二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十三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十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十五
诸比丘!何为无明?诸比丘!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苦灭,无知于趣苦灭之道,诸比丘!以此谓之无明。
十六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三] 第三 道迹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我]为汝等,说3邪道迹与正道迹。[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世尊曰:“大德!唯然。”世尊以此宣说:
三
“诸比丘!所谓邪道迹者何耶?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斯是全苦蕴之集。诸比丘!以此谓邪道迹。
四
诸比丘!所谓正道迹者何耶?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斯是全苦蕴之灭。诸比丘!以此谓正道迹。”
[四] 第四 毗婆尸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毗婆尸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之前,尚未成正觉,为菩萨时,于正念而思念:“此世间实陷于苦;生、老、衰、殁、再生,然又不知出离此苦,不知老死之[出离]。何时能知此苦之[出离],老死之出离耶?”
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何故有老死?缘何有老死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缘生故有老死。”
四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何故有生?缘何有生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有故有生,缘有而有生。”
五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而有有?缘何而有有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取故而有有,缘取而有有。”
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取?缘何而有取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维与慧生知解:“有爱故而有取,缘爱而有取。”
七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爱?缘何而有爱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受故而有爱,缘受而有爱。”
八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受?缘何而有受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触故而有受,缘触而有受。”
九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触?缘何而有触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六处故有触,缘六处而有触。”
十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六处?缘何而有六处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名色故有六处,缘名色而有
六处。”
十一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名色?缘何而有名色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识故有名色,缘识而有名色。”
十二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识?缘何而有识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行故有识,缘行而有识。”
十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行?缘何而有行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无明故有行、缘无明而有行。”
十四
如是,缘无明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十五
诸比丘!“是集、是集,”于是毗婆尸菩萨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十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老死?何灭而老死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生故无老死,生灭乃老死灭。”
十七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生?何灭乃生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有故无生、有灭乃生灭。”
十八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有?何灭乃有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取故无有,取灭乃有灭。”
十九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取?何灭乃取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爱故无取,受灭乃取灭。”
二十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爱?何灭乃爱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受故无爱,受灭乃爱灭。”
二一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受?何灭乃受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触故无受,触灭乃受灭。”
二二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触?何灭乃触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六处故无触,六处灭乃触灭。”
二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六处?何灭乃六处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名色故无六处,名色灭乃六处灭。”
二四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名色?何灭乃名色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识故无名色,识灭乃名色灭。”
二五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识?何灭乃识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行故无识,行灭乃识灭。”
二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行?何灭乃行灭耶?”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无明故无行,无明灭乃行灭。”
二七
如是,此无明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此全苦蕴灭。
二八
诸比丘!“是灭也、是灭也,”于是毗婆尸菩萨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七佛之昭说,亦复如是。
[五] 第五 尸弃
诸比丘!尸弃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六]第六毗舍浮
诸比丘!毗舍浮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七]第七拘留孙
诸比丘!拘留孙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八]第八拘那舍
诸比丘!拘那舍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九]第九迦叶
诸比丘!迦叶世尊、应共、正等觉者[正觉前,未成正觉,为菩萨时],……
[十]第十大释迦牟尼瞿昙
一~二
诸比丘!我于正觉前,末成正觉,为菩萨时,正念以生是思念:“此世间实陷于苦:生、老、衰、殁、再生,然又不知此苦之出离,不知老死之[出离]。何时能知此苦之出离、老死之出离耶?”
三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思念:“何有故有老死?缘何而有老死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缘生而有老死。”
四~十三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念:“何有故有生?有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缘何而有行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有无明故有行,缘无明乃有行。”
十四
如是,缘此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十五
诸比丘!“是集、是集”,我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十六
诸比丘!尔时,我生是思念:“无何故无老死,何灭乃老死灭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生故无老死,生灭乃老死灭。”
十七~二六
诸比丘!尔时,我作如是思念:“无何故无生,无有、取、爱、受、 触、六处、名色、识、行,何灭乃行灭耶?”诸比丘!尔时,我以正思惟与慧生知解:“无无明故无行,无明灭乃行灭。”
二七
如是,此无明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此是全苦蕴灭。
二八
诸比丘!“是灭也、是灭,”于是毗婆尸菩萨未闻前所未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于此颂曰:
法说及分别 道迹毗婆尸
尸弃毗舍浮 拘留孙那含
迦叶大释迦 牟尼尊瞿昙
第十 沙门婆罗门(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三
尔时,世尊宣曰:“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脱老死之处。
四~十二
不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
十三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
十四
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者,则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
十五~二三
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
二四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处。”
此颂曰:
二之十力缘 异学与浮弥
及优波摩那 缘与比丘二
沙门婆罗门
第四 伽拉罗刹利品
第一 生者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世尊说已,即从座起,入室。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曰:此乃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舍利弗!以此略说之事,应依广说解明其义。如是说时,尊者舍利弗默然。
三
世尊再向尊者舍利弗说……尊者舍利弗,再默然。
四
世尊三度向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友!舍利弗!以此所略说之事,应依广说,解明其义。”尊者舍利弗三度默然。
五
“舍利弗!视此为不生者耶?舍利弗!视此为生者耶?”
六
“大德!以正慧如实见之“此乃生者,”以正慧如实见之“此乃生者,”生者以行厌离、离贪、灭。”“以正慧如实见之,彼乃食生耶?以正慧见之。”“彼乃食生。则行食生之厌离、离贪、灭。”“因彼食灭,生者乃灭法,如实依正慧见之耶?因彼之食灭,生者乃灭法,如实依正慧见,则行灭法之厌离、离贪、灭。大德!是如是学。”
七
“大德!究法者为何耶?大德!此生者以如实正慧见。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生者有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依如实智慧见,彼食乃生。依如实智慧见之,彼食乃生者,则有食生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彼依如实正慧见之食之灭,生者是灭法,依如实正慧见彼食之灭,生者乃灭法者。则有灭法之厌离、离贪、 灭、无取着、解脱。大德!如是为法之追究者。
八
大德!如是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曰: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大德!我以此所略说,依如是广说,以知是义。”
九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依如实正慧见之此为生者、依如实正慧见,此为生者,生者则行厌离、离贪、灭。依如实正慧见,彼食生。依如实正慧见,彼食生者,则行食生厌离、离贪、灭。依如实正慧见,由食之灭,生者是灭法。依如实正慧见,依彼食灭、生者乃灭法者。则行灭法厌离、离贪、灭。舍利弗!是如是学。
十
舍利弗!究法者何耶?舍利弗!依如实智慧见之,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此乃生者,生者则有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依如实正慧见之,彼为食生。依如实正慧见之,彼为食生者,则有食生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如实依正慧见之,依彼食之灭,生者乃灭法。依如实正慧见之,依彼之食灭, 生者乃灭法者,则有灭法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舍利弗!如是乃究法者。
十一
舍利弗!如是为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法之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舍利弗!以此略说,依如是广说,是义即可明。”
第二 伽拉罗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走近尊者舍利弗。近已,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交谈问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友!舍利弗!牟犁破群那比丘已舍戒还U矣。”“我想,彼尊者乃于此法与律中,是不得安慰。”
四
“然,尊者舍利弗于此法与律中得安慰否?”“友!我于此法与律中,是无惑。”
五
“友!于当来之事,又云何耶?”
“友、我于当来之事,是无疑者。”
六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则从座起,来诣世尊座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七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大德!尊者舍利弗自说:“得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
八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曰:“来,比丘!汝以我语告舍利弗:“友!舍利弗!师唤汝。””
九
“大德!唯然!”彼比丘奉答世尊,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向舍利弗曰:“友!舍利弗!师唤汝。”
十
“友!唯然!”尊者舍利弗答彼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
一面。
十一
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汝自说:“得智,如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此事真实耶?”“大德!勿以此等之句,以此等之文谓非义。”
十二
“舍利弗!良家之子应依如何法门以记智耶?时而可如是记说耶?”
十三
“大德!我亦不如是说。大德!此等之句,不依此等之文说义。”
十四
“舍利弗!若对汝作如是问:“友!舍利弗!云何知,云何见,而称说:“我,自得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耶?”舍利弗!汝如是被问,如何作答耶?”
十五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见、自得智、称说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有生。”大德!如是问我,应如是答:
十六
“友!生乃有因,依其因灭,于其因尽,则知生已尽。于因之尽,知生已尽,而“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更不有生。”大德!如是之问,我则如是作答”。
十七
“舍利弗!若再以如是问汝:“友!舍利弗!生又由何因、何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十八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生又以何为因……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友!生为有因、为有集、依有而生、以有为本。”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十九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有又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十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有又以何为因……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友!有以取为因、以取为集、依取而生、以取为本。”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一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取以何为因……?”
二二~二三
“舍利弗!若如是问汝:“友!爱又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四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又爱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如作是答:“友!爱以受为因、以受为集、依受而生、以受为本也。”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五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见时,汝无乐着于受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六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如何知,如何见时,汝无乐着于受耶?”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七
“友!此等有三受。三受者何耶?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友!此等之三受是无常。如是无常苦时,而不乐着于受。”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八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此法门亦略得作答,即:如何所受皆是苦。”
二九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如何自称得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有生耶?”舍利弗!对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三十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如何自称得解脱智,知生己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来此生耶?”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三一
“友!我于内解脱,依一切取灭,住于正念。住正念故,诸漏不随增,我不认我。
?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三二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此为略说此义之法门。依沙门所云之诸漏,
三三
世尊说已,即从座起,入室。彼等诸漏,我无惑,我已尽无疑。”
三四
尊者舍利弗,于世尊离去未久、向诸比丘曰:
三五
“友!我先前尚未经验时,世尊起初问我,时我是愚昧。友!世尊初问于我予随喜耶?友!我作是念:
三六
“世尊!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七
世尊!若一夜以异文、异方K之义问我,我亦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八
世尊若一日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九
世尊若二日二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二日二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十
世尊若三日三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三日三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一
世尊若四日四夜,以此义问我,我亦四日四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二
世尊若五日五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五日五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三
世尊若六日六夜,以此义问我,我亦六日六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四
世尊若七日七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七日七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五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即从座起,走近世尊。近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四六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大德!尊者舍利弗,作如是之狮子吼:“友!我先尚未经验时,世尊初问于我,时我愚昧。友!世尊初问于我,予随喜耶?友!我作如是念:世尊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世尊若一夜……一日一夜……世尊若二日二夜……三、四、五、六、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四七
“比丘!是故,舍利弗是善达法界。彼善达法界故,我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答我。我又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一夜,亦此义答我。我若一日一夜,将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一日一夜,以此义答我。我若二日二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二日二夜,以此义答我。若我三日三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三日三夜,以此义答我。我若四日四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四日四夜,以此义答我。我若五日五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五日五夜,以此义答我。我若六日六夜,以此义问舍利弗,舍利弗亦六日六夜,以此义答我。我若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舍利弗,舍利亦七日七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答我。”
第三 智事(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说四十四智事,汝等谛听,善思念,我当宣说。”“大德!唯然。”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
三
世尊曰:“诸比丘!四十四智事为何耶?
四
老死智、老死集智、老死灭智、趣老死灭之道迹智。
五
生智、生集智、生灭智、趣生灭之道迹智。
六
有智、有集智、有灭智、趣有灭之道迹智。
七
取智、取集智、取灭智、趣取灭之道迹智。
八
爱智、爱集智、爱灭智、越爱灭之道迹智。
九
受智、受集智、受灭智、极受灭之道迹智。
十
触智、触集智……
十一
六处智……
十二
名色智……
十三
识智……
十四
行智、行集智、行灭智、趣行灭之道迹智。诸比丘!此等是谓四十四智事。
十五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十六
生集之故,有老死集,生灭之故,有老死灭。此八支圣道乃趣老死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
十七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灭、知如是趣老死灭之道迹。
十八
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见41、知,达于不时、依没入法42,导向过去、未来之道。
十九
于过去,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耶?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知如是、如是耶?
二十
于未来、虽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耶?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知如是、如是耶?此为彼之类智。
二一
诸比丘!圣弟子、有此等清净、纯净二智,即:法智与类智是。诸比丘!对此,圣弟子亦得谓之:达于现,达于见,亦达于正法,亦见此正法,亦具足学智、亦具足学明、亦入于法流、亦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二二
诸比丘!生为何耶?各种众生之……
二三
诸比丘!有者何耶?……
二四
诸比丘!取者何耶?……
二五
诸比丘!爱者何耶?……
二六
诸比丘!受者何耶?……
二七
诸比丘!触者何耶?……
二八
诸比丘!六处者何耶?……
二九
诸比丘!名色者何耶?……
三十
诸比丘!识者何耶?……
三一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此等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是。诸比丘!此等谓诸行。
三二
无明集故有行集,无明集灭故行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是。
三三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行、知如是行集、知如是行灭、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之所见、所知、达于不时、依没入于法,导于过去、未来之道。
三四
于过去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集、知行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
三五
于未来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耶?此乃彼之类智。
三六
诸比丘!圣弟子有此等之清净、纯净二智,即:法智与类智是。诸比丘!对此,圣弟子谓之:亦达于现、亦达于见、于达正法、亦见正法、亦学智具足、亦学明具足、亦入于法流、亦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第四 智事(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七十七智事,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
诸比丘!七十七智事者何耶?
三
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过去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未来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有法住智处,亦有尽法、败坏法、离贪法、灭法之智。
四
缘有而有生之智,……
五
缘取而有有之智,……
六
缘爱而有取之智,……
七
缘受而有爱之智,……
八
缘触而有受之智,……
九
缘六处而有触之智,……
十
缘名色而有六处之智,……
十一
缘识而有名色之智,……
十二
缘行而有识之智,……
十三
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过去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未来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法住智亦有尽法、败坏法、离贪法、灭法之智。
十四
诸比丘!此等谓之七十七智事。”
第五 无明缘(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
之集。”
三
“大德!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属于何人耶?”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属于何人耶?” 此谓“老死与老死之所属者相具”谓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四
“大德!生者何耶?此生属何人耶?”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生者何耶?又此生属何人耶?”此谓“生与此生之所属为异。比丘!谓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说法,缘有而有生。”
五
“大德!有者何耶?此有属何人耶?”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有者何耶?此有属何人耶?”此谓“有与属此有之者为异。”比丘!谓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比丘!有“命与身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
六
缘取而有有,……
七
缘爱而有取,……
八
缘受而有爱,……
九
缘触而有受,……
十
缘六处而有触,……
十一
缘名色而有六处,……
十二
缘识而有名色,……
十三
缘行而有识,……
十四
“大德!行者何耶?又此等属何人耶?”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行者何耶?又此等诸行属何人耶?”此谓“行与属此等行者为异。”比丘!如作是言,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比丘!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45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作以舍离。
十五
如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属何人耶?如命与身为同。如命与身为异。一切无取着,为舍离。此等则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十六
生者何耶?此生属何人耶?如命与身为同。如命与身为异。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则悉皆断根,如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十七
有者何耶?……
十八
取者何耶?……
十九
爱者何耶?……
二十
受者何耶?……
二一
触者何耶?……
二二
六处者何耶?……
二三
名色者何耶?……
二四
识者何耶?……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二五
行者何耶?此等之行属何人耶?行与属此之行者,为异。如命与身为同也。如命与身为异也。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乃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
第六 无明缘(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全苦蕴之
集。
三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属何人耶?”作是言者诸比丘!“老死与属此老死之行者相异。若作如是言,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
诸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四
生者何耶?……
五
有者何耶?……
六
取者何耶?……
七
爱者何耶?……
八
受者何耶?……
九
触者何耶?……
十
六处者何耶?……
十一
名色者何耶?……
十二
识者何耶?……
十三
诸比丘!“行者何耶?行又属何人耶?”作如是言者,诸比丘!若作如是言:“行与属此行之者为异,”则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
诸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
十四
诸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十五
生者何耶?……
十六
有者何耶?……
十七
取者何耶?……
十八
爱者何耶?……
十九
受者何耶?……
二十
触者何耶?……
二一
六处者何耶?……
二二
名色者何耶?……
二三
识者何耶?……
二四
如“行者何耶?又此等行属何人耶?”如“行与属此等之行属者为异”。如“命与身为同”……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乃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即不再生。”
第七 非汝之物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此身非汝等之物,亦非属他人之物。”
三
“诸比丘!应知此乃依先业所造者,依先业所思考者,依先业所感受者。
四
诸比丘!然则圣弟子闻缘起,则善思念。
五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因行灭有识灭,如是乃全苦蕴之灭。”
第八思(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思量、企画、考虑之任何事,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而有识住。其识之住增长时,于未来而有再生,于未来至有再生时,生未来之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然有思虑时,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之住增长时,于未来有再生,于未来至有再生时,生未来之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则无此识定之所缘,无所缘故无识之住,无识住且不增长时,于未来则无再生;于末来无再生,则灭未来之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第九 思(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思量,企画,考虑之任何事,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之住增长时,则有名色之显现。
三
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而有受,……爱,……取,……有,……生,……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而有思虑,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住增长时,有名色之显现。
五
缘名色有六处……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六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者,则此识定无所缘,无所缘故无识之住,无识住且不增长时,无名色之显现,因名色灭,有六处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第十 思(之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思量,企画,思虑之任何事,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
三
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有系着故有往来,有往来故有生死,有生死故于未来有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而有思虑时,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
五
诸比丘!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有系着时有往来,有往来故有生死,有生死故有未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六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则此识定无所缘,无所缘则无住。
七
无识之住,且不增长时,则无系着,无系着故无往来,无往来故无生死,无生死故,未来之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此颂曰:
生者迦拉罗 二智无明缘
非汝所有物 以及三种思
第五 家主品
第一 五畏罪(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给孤独家主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世尊言于坐在一面之给孤独家主曰:
三
“家主!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依慧善见、善知圣法49时,彼若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我于地狱灭,趣畜生灭,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为不堕恶趣者。决定入达菩提之终极。”
四
令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五
家主!杀生者,缘杀生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杀生,使彼畏罪静止。
六
家主!不与取者,缘不与取,亦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不与取,能使彼畏罪静止。
七
家主!邪欲行者,缘于邪欲行,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邪欲行,能使彼畏罪静止。
八
家主!妄语者,缘于妄语,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妄语,能使彼畏罪静止。
九
家主!饮酒者,缘于饮酒,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因断绝饮酒,能使彼畏罪静止。此等是五畏罪之静止。
十
四预流支具足者,何耶?
十一
家主!于是圣弟子,对佛抱不坏之信--“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者,是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十二
对法抱不坏之信--“法乃由世尊善说者,即:其法乃有现果报,有不时报,所谓来见者,为导引之所在者,此乃由各各识者所不可不知之法。”
十三
对僧伽抱不坏之信--“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以智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亦即四双八辈者是。此之世尊弟子僧伽,应予以供养、尊重、布施、合掌,此乃世间之无上福田。”
十四
是圣者所称赞之戒具足,其戒为不坏、不毁、不截、无秽,导于自由、识者所喜、无污,是转向定者。此等是具足四预流支。
十五
依慧善见、善知圣法者,何耶?
十六
家主!于是圣弟子,善思惟缘起。即:彼有故此有,彼无时故此无,彼生故此生,彼灭故此灭。
十七
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因无明无余,离贪、灭,乃行灭,因行灭,乃识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以此慧而善见、善知正法。
十八
家主!圣弟子静止于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预流支。以慧而善见、善知此等之圣法时,若彼欲,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我地狱灭、畜生趣灭、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不堕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第二 五畏罪(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世尊曰:
三
“诸比丘!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以慧善见、善知圣法时,若彼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地狱灭……不堕于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诸比丘!杀生者,……
诸比丘!不与取者,……
诸比丘!邪欲行者,……
诸比丘!妄语者,……
诸比丘!饮酒者,……
此等之五畏罪令静止。
四
四预流支具足者,何耶?诸比丘!于是圣弟子,对佛……对法……对僧伽……具足圣者所称赞之戒。具足此等四预流支是。
五
以此慧善见、善知圣法者,何耶?诸比丘!于是圣弟子,善思惟缘起。……以此慧善见、善知圣法是。
六
诸比丘!圣弟子令静止于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预流支,以慧善见、善知圣法时,若彼欲者,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地狱灭、趣于畜生灭、于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不堕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第三 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之集与苦之灭。汝等谛听……
三
“诸比丘!苦之集者,何耶?
四
依眼与色而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诸比丘!此乃苦之集。
五
依耳与声……
六
依鼻与香……
七
依舌与味……
八
依身与触……
九
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诸比丘!此乃苦之集。
十
诸比丘!苦之灭者,何耶?
十一
依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其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依有灭而有生灭,依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诸比丘!此乃苦之灭。
十二
依耳与声生耳识。
十三
依鼻与香生鼻识。
十四
依舌与味……
十五
依身与触……
十六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其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依有灭而有生灭,依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十七
诸比丘!此乃苦之灭。”
第四 世间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其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世间之集与灭,汝等谛听……
三
“诸比丘!世间之集者,何耶?
四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此乃世间之集。
五
依耳与声……
六
依鼻与香……
七
依舌与味……
八
依身与触……
九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此乃世间之集。
十
诸比丘!世间之灭者,何耶?
十一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此为世间之灭。
十二
依耳与声……
十三
依鼻与香……
十四
依舌与味……
十五
依身与触……
十六
依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十七
诸比丘!此乃世间全苦蕴之灭。”
第五 那提迦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那提迦村之砖瓦家。
二
尔时,世尊,独自宴坐,而宜说此法门曰:
三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四
依耳与声……
五
依鼻与香……
六
依舌与味……
七
依身与触……
八
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九
依眼与色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十
依耳与声……
十一
依鼻与香……
十二
依舌与味……
十三
依身与触……
十四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十五
尔时,一比丘,因漏闻世尊之语而起立。
十六
世尊见此比丘,因漏闻而起立。
十七
见而谓于此比丘曰:“比丘!汝欲闻此法门耶?”“唯然,大德!”
十八
“比丘!汝应受持此法门。比丘!汝应善知此法门。比丘!具足此法门之义,是乃梵行之初。”
第六 异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一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问候,交谈致意于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三
“瞿昙!如何是彼作而彼经验耶?”“婆罗门!彼作而彼经验者,此乃一极端。”
四
“瞿昙!又如何他作而他经验耶?”“婆罗门!他作而他经验者,此乃第二之极端。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于中而说法。
五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之灭,依行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如是说已。彼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瞿昙!稀有哉!……尊瞿昙!请受我从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第七 声闻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声闻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致问候:坐于一面之声闻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三
“瞿昙!“一切为有”是如何耶?”“婆罗门!“一切为有”者,此乃一极端。”
四
“瞿昙!“一切为无”是如何耶?”“婆罗门!“一切为无”者,此乃第二极端。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于中而说法。
五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之灭,依行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如是说已,彼声闻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瞿昙!稀有哉!……愿终生归依。”
第八 顺世派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顺世派之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坐于一面之顺世派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三
“瞿昙!“一切为有”是如何耶?”“婆罗门!“一切为有”者,此乃第一世间之领域。”
四
“瞿昙!又“一切为无”是如何耶?”“婆罗门!“一切为无”者,此乃第二世间之领域。”
五
“瞿昙!“一切为一”是如何耶?”“婆罗门!“一切为一”者,此乃第三世间之领域。”
六
“瞿昙!又“一切为异,”是如何耶?”“婆罗门!“一切为异”者,此乃第四世间之领域。”“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中而说法。
七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依行灭而有识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八
如是说已。顺世派之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尊者瞿昙!稀有哉!……从今愿终生归依……”
第九 圣弟子(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生何时何生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有何故有老死耶?”
三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前于此有智。“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之生起。
四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故何灭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名色耶?无何故无六处耶?无何故无触耶?无何故无受耶?无何故无爱耶?无何故无取耶?无何故无有耶?无何故无生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五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无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色故无六处,……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有……无生……无生故无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如是可谓圣弟子具足见……皆立于不死之扉。”
第十 圣弟子(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于,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由何之生起,何生耶?有何故有行耶?有何故有识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耶?有何故有老死耶?……
三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有名色故有六处,有六处故有触,有触故有受,有受故有爱,有爱故有取,有取故有有,有有故有生,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生起。
四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而何灭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五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无故此无,此灭故彼灭,无 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色故无六处……无生故无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此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对此,圣弟子可谓达见、见此正法、具足学智、具足学明、入于法流、圣明达慧、皆立于不死之扉。”
此颂曰:
谓此五畏罪
苦世那提迦
以及异声闻
所谓圣弟子
依此为品名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