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种乡愁》马悦然写到了和已故爱妻陈宁祖的浪漫婚姻,和老舍一起饮茶,对沈从文的一见倾心,给艾青写信,同北岛的交往,把《水浒》翻译成瑞典文,论康有为、夏衍……当我们随散文沿着马悦然的回忆上溯时,我们发现这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的“另一种乡愁”,也是对中国近百年在岁月和时光动荡里的文化品性和文学历程的最好记录。
作者:[瑞典]马悦然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4·1 |
在书店里见到瑞典学者马悦然用中文写的散文集《另一种乡愁》(三联书店,2004·1)就买来读了。之后,在《南方周末》(2004·6·3)上又见到对马悦然的专访文章,同期还登有作家李锐和诗人杨炼的谈话,都是关于马悦然的,也一并读了。我想说,马悦然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可以说成绩卓著。请看,译过《诗经》,译过《春秋繁露》,译过《三国演义》,译过《水浒》,还译过沈从文,译过鲁迅,也译过当代作家诗人的作品,如李锐的小说和北岛的诗。这太不容易了。读了《另一种乡愁》,我觉得出马悦然这个当年被称为“马洋人”的人,是能把中国当成他的第二故乡和第二祖国的。因此,他离开中国后,是可以说有“乡愁”的。像他这样早早与中国文化交融起来的洋人,实在不多见。他与中国的关系也有点传奇色彩。他1924年生于瑞典,到1946年才跟着瑞典大学者高本汉学古汉语,启蒙课本就是《左传》。高本汉对古汉语研究有很高成就,但他不喜欢现代语言文学,闭口不谈。不知高本汉自己的中国话说得怎样,反正马悦然是没从老师那里学会说中国话。1948年马悦然得到一种美国奖学金,又奉师命,到四川做方言调查。那时他还不会说现代中国话。请想,一张嘴就是“别来无恙乎?子欲何之?”那多滑稽。当然,这是我们的想象。于是他到峨嵋山上,拜高僧为师,继续学四书五经,同时在乡间调查成都方言——那是他的主要业务。他在那里当小和尚当了八个月。要说看峨嵋山的山景,中国人很少有他看得多的;要说理解佛门生活,也甚少有凡人能及得他。然后下山。下山就进入知识分子生活圈,看到成都的解放情景,看到各种人的生活。就在1949年,他还去过西北,到过塔尔寺,拜见12岁的活佛班禅额尔德尼;他也见过军阀马步芳。中国上上下下的生活他大体都看了。当然话也学好了,从文章上看,他把当时的四川话说得满溜;诗书也念了不少。“马洋人”成了“中国通”。更大的收获是同一位中国姑娘相爱,后来结婚,就是陈宁祖。解放后他在瑞典驻中国大使馆任过职。他的最主要的文学活动是在建国后。当然他并不一直在中国。他在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大学教了四十多年中文”。他的学术研究我们不能具体述说,但是对中国现代生活和文学的关注是一贯的。比如,文革时他不在中国,但他说:“杨绛女士的《干校六记》,钱锺书的《小引》和李锐的《无风之树》给我的印象非常深。这三个文本帮助我了解十年浩劫给我的第二祖国带来的不幸。”
读《另一种乡愁》我们欣赏到马悦然的中文文笔,俏皮活泼,跳荡却又中规中矩。同时了解到一个传奇的人生,一个热爱中国的瑞典人,瑞典学者的人生。他现在不再是马洋人,而是瑞典学院的院士,(好像这个学院的院士也就是诺贝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了,我没看得清;访问的记者称“瑞典文学院”,马氏只说“瑞典学院”,我看应当从马氏之说)是世界著名的汉学家。他是瑞典学院里唯一懂中文的成员,当然他对中国作家和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有重要影响。于是,对他的阅读范围,成为读者关注的事。小说家李锐说,马悦然阅读的不少;但不管怎么说,他一个人阅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作品,是不能详尽的。诗人杨炼说到“马悦然的中国文学版图”,也就是阅读范围,不可能宽到所有的地方。而且对某些作品,“马悦然先生接受的能力也有限”。这也都是实情。重要的还是看马悦然对当代中国作家的理解。我想,他是有独到之处的。李锐说,就在沈从文被批得臭而又臭时,马悦然译出了沈的许多作品,给世人看。当然沈从文是曾经有过名的,也是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一直推崇的作家。但是李锐还提出山西作家曹乃谦的作品,马悦然也译过。我在山西,我也是才知道这事。曹乃谦算不上有名气。他后来也没有很多作品;但他开头写的《温家窑风景》短篇系列时,真是写得不错。我记得首先激赏的就是汪曾祺老先生。不过汪氏也没有为此写过文章,好像是在与山西作家的信里说到。马悦然欣赏及此,可见阅读范围不算窄,眼睛相当识货。正如李锐所说,任何一个人也只能欣赏某一类作品,或者说,与他的文学观相近的作品,马悦然也是如此。
看看马悦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欣赏,是不无益处的。他在答记者问中说,“对能够阅读并欣赏中国文学的人而言,鲁迅、李吉力人、沈从文、李锐,和其他许多作家的作品显然是足以登上世界文坛的。”从这里看,又可见马悦然在趣味上也不狭窄,可以包容不同风格的作品;但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品位,不从俗流。马悦然翻译、研究同时进行。所以他说,要译某一家作品就大体把它译完,译北岛的诗,全译了;译李锐的小说也译了百分之八十。这自然便于研究。也可见他发表意见总有较多根据。他说,在译沈从文时,想去湘西看看那里的人物;现在想到山西吕梁山区去看看李锐小说里的人物。他说过:“湘西依然存在,即便从前住在那里的人物已不复存在。”李锐的吕梁山山村也是,虽然时日过去不多,那里变化也够大的。希望马悦然能到那里看看。看了地方风情,对小说的理解也会更深。
马悦然(N.G.D.Malmqvist)简介:马悦然先生目前是“瑞典学院”、“瑞典皇家文学、历史、博古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和国际“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唯一懂得而且精通中文的人。四十年代追随欧洲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学习中国古典音韵学、先秦文学、诗经、左传以及庄子等,
随后赴中国大陆四川考察方言。五十年代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获中国语言学博士学位,截止九十年代先在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地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六十年代曾任“斯堪的纳维亚亚洲研究学会董事会”主席;七十年代曾任瑞典皇家文学、历史、博古学院副主席;八十年代两度出任“欧洲中国研究协会”主席;九十年代曾任薹北“组建历史与欧洲汉学基金讨论会筹备会”主席。马悦然先生翻译过数量众多的中文文学作品。
《另一种乡愁》目录
|
心上的秋天(代序)/李锐
A
报国寺 我们上峨嵋山去吧! 报国寺的小和尚 能海法师
B
一位被遗忘的诗人 坐在同一块云上——杨吉甫与杨华 另一个被遗忘的诗人 香港的一位老诗人 仁者乐山——一个奇特而真实的故事 "我不是曹禺,我是老舍,且不一一。" 沈从文·乡巴佬·作家与学者 寄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 《上海屋檐下》 一位诗歌的建筑家 谈北岛的两首诗 |
C
关于劳动号子的节奏 为什么要调查中国方言呢? 语言的生命力 《左传》中有口语吗? 从“他”字谈起 一个特殊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被动式 为《切韵》1400周年干杯!
D
《水浒传》的瑞典文译本 论翻译工作
E
我的妻子陈宁祖 我的岳父岳母 一个真奇妙的事 《弟弟的海行》——外一章 悼念宁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