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卖药编造病情 免费体检很多是圈套
本报记者 王永杰 2005年10月18日08:25 南京一家药店用“手穴诊疗”等免费体检手段推销药品。(中国图片库图片)
提起免费体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义诊”,人们总是联想到慈善、健康、方便。很多人,尤其是老人,都很喜欢这种在小区、公园甚至是药店里的现场体检方式。但是,今年以来,记者却了解到这样一些关于免费体检的消息:年初,“以‘义诊’为名推销保健食品”的情况成为北京市和成都市公布的2004年十大消费投诉热点;5月9日,西安市消协发出今年一号消费警示,呼吁老人当心免费体检等变相售药活动;在北京市工商局下半年的广告监管工作中,也把“对‘义诊活动、保健食品讲座’要加强控制”作为重点之一;国庆前夕,青岛等地消协也发出呼吁,要市民尤其是老人当心免费健康讲座和体检。
免费体检是好事,为什么却成了必须“当心”的对象?
正规体检一切正常,药店体检浑身是病
前门大街是北京药店比较集中的地带,不到500米就有将近10家药店。记者发现,这些药店里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白大褂”在给人们做检查,“免费检测高血压”、“免费测血脂”、“免费治疗近视”等口号更是五花八门,有一家甚至打出了“免费为旅游者检查心脏”。
记者刚走进其中一家药店,一位坐在“免费体检台”后的老太太就冲记者露出了笑容:“过来,我给你检查一下。”她打开一个仪器的电源,拉着记者的左手,从仪器上拿起一根接着导线的探针,开始在记者的手掌上点来点去。记者发现,这是一种常州生产的“手穴诊疗仪”。当记者因为感到一股电流而抽搐了一下时,老太太面带微笑地说道:脑供血不足。然后,她又“查出”记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接着,她拿出一本图册,开始讲高血脂的危害。见把记者唬得差不多了,就拿出一盒东北某知名制药厂生产的降血脂药物,说道:“这是国家准字号药品,你吃了血脂很快就能降下来”。看到这种情况,记者赶紧以没带钱为由离开了。
走出这家药店,进到另一家,记者又被一位穿白大褂的中年妇女拉到一台仪器前。她将记者的左手放在一个手掌形的面板上,打开电源,开始探查。检查了一会儿,她问道:“是不是经常头晕?”然后说记者肝肾功能不好。经过一番对肝肾疾病危害的宣传,她向记者推荐了几种补肾药。当记者推脱说没带钱时,她又推荐了一种便宜的药。
就这样,原本在几个月前的单位正规体检中一切正常的记者,被两位大夫“诊断”得浑身是病,“再不吃药后果不堪设想”。更让人疑惑的是,两家药店居然会测出差别这么大的疾病,却没有交叉。
免费体检很缠人
刚从药店的“惊吓”中恢复过来,记者又在复兴路某商场外的人行道上遇上了免费体检。这里有一个免费体检摊位,一位中年男子见记者往这边张望,立刻热情地把记者拉过去,用“微循环测试仪”给记者进行了检测,结果当然是体内微循环状况差。在朝阳公园,记者也见到了免费体检。一位“白大褂”用血压仪给记者“检测”出了高血压后,一再推荐一种降压药。记者发现,这正是体检台后方展板上“赞助单位”生产的药。见记者不打算买药,“白大褂”又要记者留下电话,说以后好联系。
无独有偶,记者楼下的一位保姆徐阿姨也遇上了同样热情的大夫。前几天,她在小区里看到有人在进行免费体检,就去参加了,结果被“查出”血压偏高。大夫给她讲了很多高血压的危害,推荐她买一种降压药。她当时非常担心,但因为急着回去做饭,就没买,只是应“大夫”要求留了家里的电话。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夫”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开始还热情地介绍他们又在哪里体检,让徐阿姨去看看,后来越来越赤裸,直接“建议”她买药。这时徐阿姨觉得事情不对,断然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她有些气愤地对记者说:“这哪是免费体检,根本是‘卖药体检’!”
“卖药体检”违法
“卖药体检”,这个词可说是形象地描绘出了很多免费体检的真面目。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一致认为,义诊是造福百姓的善举,但一旦和卖药等目的联系起来,它的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广州市药监局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以“免费诊断”等形式进行的所谓“义诊”,和药店的免费体检一样,其实质都是商家的促销活动,是变相的卖药行为,这是我国法律所不容许的。早在2002年2月,卫生部就出台了《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义诊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咨询服务的非商业性社会公益活动。无论在街头或药店,义诊都不能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咨询服务,不得提供或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义诊活动的举办者必须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行人必须是具有资质的执业医师。其他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自行举办。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主任李健大夫告诉记者,药店里的手穴诊疗仪等设备,其检测结果不可能特别准确,操作人员是否专业就更不得而知。要准确诊断疾病,需要进行精确化验。他认为,药店里卖药人的所作所为,其实跟街头的算命先生有点相似。他们会先观察患者,然后利用仪器来诱导患者。有些疾病会在体外显现出一些特征,加上推销人员多少掌握一些医学知识,甚至本身就是医生,能看出些问题,很容易把疾病描绘得头头是道,骗取患者信任。另外,推销人员往往会虚张声势,目的就是让患者乖乖买药。他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拿着类似的诊断书前来就诊,结果往往是免费体检测出来血脂高的人,事实上血脂不高;药店查出有高血压的,血压其实很正常。
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汝龙也表示,药品是特殊商品,它的使用因人而异,因此采取普通商品的推销和推荐方法是不对的。他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免费体检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来宣传,但保健食品属于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很多患者在听信了“体检”人员的宣传后,把保健食品当成药,结果延误治疗,甚至把小病吃成大病。王主任指出,无论看病还是服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盲目轻信免费体检,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还得当心三种卖药法
除了免费体检,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还有三种卖药形式也得当心:一是来自药厂的“专家”以讲座为名,夸大某些正常生理现象,暗示听众有健康问题,需要购买自己推荐的药品或保健器材,价格多在百元以上。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及家庭主妇非常容易受其鼓动。
二是以社区为名组织低价郊区“一日游”。组织者在旅途中推销蜂胶等保健品,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参加者很容易受骗。
三是在药店免费向患者赠送药物,在吸引了患者后,又说要服多个疗程才见效,让不少人交完钱后才发现受骗了。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打着“免费”招牌的变相卖药,都是我国法律不容许的,有关部门也在大力整顿。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应该认清这些行为的本质,不要轻易上当。
中老年人最该留神判断免费体检真伪
观察一下西安、青岛、江苏等地工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针对“免费体检”的警示,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面对免费体检,中老年人要格外多个心眼儿。
各地消协在进行警示时,都明确指出,中老年人是最关心自身健康的人群,而且容易存在图方便、爱占小便宜的心态。因此,面对商家以免费体检形式开展的卖药行为,很容易产生兴趣。同时,为了卖药,商家也会利用中老年人图便宜、对新知识了解不多的特点,大肆宣传产品如何便宜、如何高科技,中老年人一旦挡不住诱惑,就会掉进陷阱,少则拿出几十元钱,多则被骗走上千、上万元。
另外,专家还指出,有些人因为患有疾病,求治心切,往往会产生试一试的心态,落入“卖药体检”的圈套。这个时候,患者就一定要留心,不能盲目信从。
那么,面对免费体检,又该如何判断其真伪呢?专家指出,遇到免费体检,不妨先了解一下他们宣称的医疗机构背景,再打电话查询一下是否有这个机构或该机构是否在进行义诊。同时,注意工作人员是否有统一的胸牌、服装,因为假义诊往往比较“粗糙”。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只有合法医疗机构,卫生部门才会发放行医许可证。药店不是医疗机构,没有资格在店内行医。▲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5年10月18日 第一版)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刘克)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