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愁
作者 丘逢甲
写于1896年4月17日
春愁难遣强看山,挽诗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生于台湾苗栗,移居彰化。25岁举进士,授工部主事,因不乐意做京官,离职回乡,先后在台中、台南诸书院讲学,同时编撰《台湾志》。他一生作诗很多,现有《岭云海日楼诗钞》和《柏庄诗草》传世。他的诗大多抒发爱国激情,题材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为近代诗界革命巨子。
中日甲午之战,中方大败,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割台凶讯传出,像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丘逢甲联合台湾各界人士刺指血书,要求清政府废约。随后他又组织义军,自任统领,抗击侵台日军。从1895年6月至10日,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打了大小一百多仗,抗击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两千多人。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后来,日军占领台湾,丘逢甲不得不离台内渡,在广东各地创办学校,推行新学。辛亥革命时,他被推举为广东代表,到南京参加孙中山临时政府,当选为参院议员,不久因病回到广东,医治无效去世。
在丘逢甲的大量诗作中,有一部分倾注了他对台湾故土的怀念和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热切心情。《春愁》作于1896年4月17日,正值《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作者当时寄居广东,追思往事,惊心动魄,春愁难遣,强看远山;“四百万人同一哭”,这当然不只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去年今日割台湾”,则是直接谴责了清政府丧权辱国的无耻行径。全诗感情亢奋,语言浅显,确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正气诗,又是一首易于传诵的通俗诗。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