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樊刚等经济学家
——声援樊刚!
[3]
因为有了这个“开小差”的举动(举措)、表现(示范),首先说明了这个事情的普遍存在——若非普遍存在,怎么随便一问,就是事?其次说明了这样事情并非不能解决——政府一旦有态度,老板就不敢顽固;必须有政府的介入,因为在拖欠的程序中,有时那个根本的债主是政府——政府拖欠了老板,老板再拖欠民工。第三,既然事情普遍存在,也能够解决,而且我示范了一次,若谁敢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耍滑头,被我知道了,怎么说?我既然能够如此简单地就知道了这样的事,你就难以继续在这个问题上隐瞒了。这是为了农民、民工的利益对小官吏施压。第四,这当然是个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现场办公的例证,不仅在这样问题上要如此,在别的问题上也是一样。例如通过“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东被‘收容’致死案”废除了收容遣送办法和通过案件,通过“佘祥林‘杀妻’冤案”收回死刑核准到最高人民法院等。网友说得好:“网友发表意见时网友的权利和义务,领导采用是会做调研的,不调研而用就不是领导了。(坚韧毅力: 2006-04-12 08:59:41)”
我们都是十分清楚,不论是“总理讨薪”,还是“孙志刚事件”、“佘祥林‘杀妻’冤案”,都是先有或来自传统媒体、或来自网络揭发的新闻,然后由专家学者公开或非公开地进行定性,再后政府据此废弃、修改、制订相关政策,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我们能够看到,政府在了解、分析、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既会关注新闻(传统媒体调查和网络调查、批评),也会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听取专家学者意见时,政府往往会反复地将专家学者的意见“发回重审”。樊刚这样人,也许经历了太多的“发回重审”;在重新审查一些事件、现象时,也就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一定是发现了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情绪往往能够扰乱决策层的视线,决策层甚至要被激昂的情绪感染,也生出了情绪,在决策时,自然就站在了错误的一边。
身为经济学人,樊刚的研究若涉及到“资本主义好”、“土地私有化”、“教育商品化”、“房价还应该涨”、“腐败有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学习德国免原罪”、“中国的贫富分化不大”、“反思改革”、“物权法应该缓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内容,这是很不奇怪的,因为这些都与经济有关,都是经济范畴的问题。虽然这其中也涉及到了政治等领域,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学科一定形成,它都难以脱离政治、民生独立存在,就如同政治、民生都是面对人、人群的一种作为,经济研究当然也是。樊刚这样的经济学人,因为已经成了追踪经济动态的机器,他们往往就没了什么感情;在他们的眼中,经济问题就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更不是情绪。我们应该都记得,大陆的经济学家有个比导弹更为有效的遏止“台独”的“经济制裁沙盘”:胡鞍钢曾透露,台湾的经济对大陆依赖这么深,他们曾做过内部模拟,一旦对台湾发动经济制裁的贸易战,“只要七天,台湾就倒了!”;胡鞍钢还形容,台湾像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倚赖大陆贸易当作“胰岛素”,“如果不打胰岛素,台湾还能活吗?”——八戒猪多部 21:43 2006-4-16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