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现象分析 |
热 |
|
|
《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现象分析 |
[ 作者:野猪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196 | 更新时间:2009/8/4 | 文章录入:铁姬松 ] |
若是我帮助了某人,某人不说谢谢,我会尽可能分析或许有的可能:
1、被助者年龄太小,不懂礼貌。对于这样的人,我会花些时间或通过“投诉”的方式,或亲自去开导它。 2、被助者并非无心,而是不善于表达。对于这样的人,一旦确认了,不见怪。 3、被助者虽然没有半句谢谢,但其行为良好,不见怪,将免审继续资助。 4、被助者因诸如自卑的心理而导致了诸如“不敢高攀”的幼稚想法,故无有谢谢。对于这样的人,我会主动联络它。 5、被助者以种种自以为是的理由,让自己受助后心安理得。我不会坚决停止资助,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资助。 6、被助者强调困难,表达了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的意愿。我会象征性地减少资助额,以示警告。
总之,我认为资助行为是个综合行动,不单单是物资金钱上的,而没有相互沟通、思想教育内容。资助行为应在提供物质金钱的同时,还要提供情感救助,人情关怀。所谓资助、救助行为,当然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虽然是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行动,还是被社会认定为高尚的行动,为什么?因为通过这样的行动,可以激发、提倡、维护一种精神,一种人性关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精神。
其实,赞助活动也好、资助活动也好、救助活动也好、施舍也好,凡种种全民参与的社会救助活动,其实获利最大的往往是物质金钱支出的一方,不一定都是被关怀对象。至于为什么,我想凡是行善布施过的人,至少在某一刻,它的心是清净、悦乐的,往往在瞬间让自己的人格得到了质的升华。至于被关怀对象,当然也能够获利,但那基本为有限的、可计算的好处,是否能够让自己的心清净、悦乐,则不一定;所谓自卑的心理,不就是普遍存在与贫困人群、被关怀对象群体里面吗?
赞助活动也好、资助活动也好、救助活动也好、施舍也好,或有目的,或无目的,但是,肯定谁也不愿意自己所做的事情被人视为坏事,感到不舒服,对吧,否则,那叫善事,还是事务,乃至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讲,若赞助、资助、救助、施舍等善举,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麻烦,导致了种种的问题,我看至少,如此的行为,不圆满,不究竟,至少是方式方法存在着严重问题。若从精神的弘扬考虑,不做也罢。当然,被助者既不是特保护人群,可以理所当然地可以无限享受乃至挥霍“社会善资源”的群体,也不应该是拿了人短的,被人想怎样就怎样的人。其实,当你赞助、资助、救助、施舍时,你已经对社会有了承诺,对于某些东西,完全维权的。例如这样事情,你偷摸地停止即可,或是转移赞助、资助、救助、施舍到帮助一些人懂礼貌方面去,但仅仅就单一的这样事情,说出了理由,这在我看来,不舒服。——野猪 9:41 2007-8-23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
|
上一篇文章:最快是多少天可以追认为勇士? ——评《湖南3名职工破冰保电殉职 有望追认烈士》
下一篇文章:关于“全国人大网友代表”的个人看法 |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