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小商人,十分发心。不仅自己每年入寺小住,也影响女儿等亲戚,还有同事朋友们。修布施,对三宝没什么舍不得的。持戒,有些自律。求学好问,曾屡屡投奔座前,或带些人,提问,都是好问题,每次都虚心听教。有一样比较突出:忍辱不够。住这个庙,以为矛盾,跑。住那个庙,以为有矛盾,跑。问题中的一些,是种种的矛盾。调教后,以为自己不是,但谈一次管不了多久,又矛盾。
标准答案:“你出门不到两小时,到处寺庙,有大有小,有男众有女众,有念佛有打坐,还有讲经寺庙,都能住。”但是,又要回答“想学佛,来。”基本流程:调教一次,又犯,再调教,再犯,一般不说了,同样毛病不过三。但有例外,何如同样是同样毛病有时不过三,有时又反复废话?因钢铁的硬度不同,质量不同。有些,可以反复捶打,越打越精华,最后成为世界上最锋利的刀一般。有些,不行,怕是超过三次就粉碎了,只能落下米粒那么大点铁,且依然生铁。
前年:“师父,在哪?” 师父:“怎么又问。”
去年:“师父,在哪?” 师父:“怎么又问。”
今年:“师父,在哪?” 师父:“怎么又问。”
还问:“师父,在哪?” 师父:“怎么又问。”
问:“师父!忙啥。电话不接,近来可好?”直接打电话了。 答:“接什么。你又不学佛。”
问:“你怎知道我不学?现在在哪儿呢?” 答:“有什么事?”
问:“师父,我想找个寺庙静修。” 答:“想学佛,来。”
是不是特别有缘?有些缘分,那就翻越许多山,投奔而来。何必允许?说放任自流,说放羊,有些时间了,那自律,怎样的?总要照个面,考一考,试一试。于是允许超范围流动,不必死守“就近入寺 在什么地方学什么地方法”了。——清正 5:40 2012/8/20 梁子湖畔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