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藏经列表
《开宝藏》始刻于北宋开宝四年,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雕版。
《契丹藏》约在辽兴宗(1031~1054)时开雕,又名辽藏,有大小字本。
《崇宁藏》即福州东禅院本大藏经。
《毗卢藏》福州开元寺本大藏经。
《圆觉藏》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大藏经。
《资福藏》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大藏经。
《赵城藏》1933年首次在山西赵城县霍山广胜寺发现。
《碛砂藏》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
《普宁藏》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
《弘法藏》相传刻于元代官版卷轴式藏经,但至今尚未发现流传的印本。
元代官刻本大藏经 1982年12月在云南发现,仅存32卷,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洪武南藏》明代刻造的3个官版中最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敕令于金陵(今江苏南京)蒋山寺开始点校,至洪武三十一年刻完。
《永乐南藏》为明永乐年间据《洪武南藏》的重刻本,编次有所改动。
《永乐北藏》继《永乐南藏》之后,永乐十九年(1421)在北京雕造的大藏经。
《武林藏》明永乐末年在杭州刻印的大藏经。
《万历藏》约在明万历十七年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刻造的私版藏经。
《嘉兴藏》明末清初刻选的私版藏经。又名《径山藏》。
《龙藏》清代官版藏经。又名《清藏》、《乾隆大藏经》。
《频伽藏》民国初年的私版铅印本。全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
《普慧藏》1943年由盛普慧出资在上海成立普慧《大藏经》刊行会,因未编印完毕,发行面不广。纸版现存南京金陵刻经处。
小藏 汉文大藏经卷帙繁多,刊刻不易,因此,宋元以来曾有4部仅刻般若、宝积、大集(或华严)、涅槃等4部诸经86种,1091卷为一“小藏”的。如南宋景定陆道元本,元建阳报恩寺万寿堂本(即亦黑迷失本)、吴兴妙严寺本,都是据《毗卢藏》、《资福藏》或《碛砂藏》校勘而雕造的小藏。
房山石经 隋大业(605~617)间,幽州(今北京地区)沙门静琬,秉承其师南岳慧思的发愿,于房山雕造石刻大藏经一藏。其目的是防止佛经被焚,借以长期保存。房山石经自静琬始刻,历经隋、唐、辽、金、明等五代(元代时除个别佛教徒对少数经碑作了修理外,刻造工作完全停顿)在刻造过程中,曾得到历代皇室、官员和佛教信徒的捐施和支援。
汉文大藏经随着佛教的传播,先后东传至高丽和日本。他们根据各版汉文大藏经进行复刻、排印或编纂,先后共有8个不同的版本。
朝鲜:《高丽藏》:高丽藏初雕本、高丽续藏经
日本:
《弘安藏》约在日本弘安10年至乾元元年(1287~1302)间雕造。仅有极少数印本流传,是否刻完全藏,情况不详。
《天海藏》由德川家光发起,日本僧正天海主持,于1637~1648年在东睿山宽永寺雕造(一说为完成于1651年),又称《宽永寺藏》、《东睿山藏》或《倭藏》。
《弘教藏》日本弘教书院于1880~1885年的铅字排印本。又称缩刷藏或校订缩刻大藏经。
《黄檗藏》日本山城州宇治郡黄檗山宝藏禅院沙门铁眼(道光)在1669~1678年募刻,又名《铁眼藏》。
《卐正藏经》日本京都藏经书院于1902~1905年编辑铅印。又称日本藏经书院大藏经或校订藏经。
《卐续藏经》日本藏经书院于《卐正藏经》编印完毕后,在前田慧云主持下,由中野达慧负责,广泛搜集中国和日本历代未入藏的佛教典籍汇编成书。又名《续藏》或《藏经书院续藏经》。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
《大正藏索引》。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