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笑不起来的[让人恶心的《老娘泪》]作者
有个哲学家说过,你没有看到的存在,仅仅对于你来说是不存在,并非表示实际不存在。在《老娘泪》中,被作者大篇幅阐述的没有依据的10万元“认赔款”,导演已经通过勾勾六的口,说的很清楚了:多少钱?你想想啊,他往家里放了10万,自己再藏10万,不就是20万吗?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什么也不懂的,自然要瞎胡闹。“让人恶心的《老娘泪》”一文的作者,在我看来就是不会看门道,简直瞎胡闹。
关于这个10万元“认赔款”其实在电视剧中占有相当位置。它在电视剧中是这样出现的:贼儿子以药品的名义给兄长留下了10万元,把钱装在纸盒子里。兄长原本不知道纸盒子里面不仅有药,还有钱,是被警察当场勘验时才知道了是钱。兄长知道了这笔钱,当时在场的乡亲们也知道了那是钱,整整10万的钱。也就是这笔10万元钱,它至少表达了这样几个意思。一是说明了农村的孩子若有钱,通常情况下是自己留一半,家里孝敬一半。而不是城里孩子,哪怕自己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了,只要父母不死,他们就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千方百计地去揩自己父母的油。二是说明了今天的农民还不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并不了解儿子究竟是个多大的官,有多大权。农民眼里的犯罪,要么是倾家荡产可以挽救的,要么是再怎么也难以救活的。要是这个贼的老娘知道儿子的官有多大,权有多重,若犯罪会是如何地不可救药,她一定不会象原来那样完全彻底地盲目信任儿子,一定使用有效的手段管制儿子。第三,这其实是一本明细帐,一个数十人的村子,全年的收入最多只有10万元。而且村民相互间感情朴素,一家有难,全村帮忙。我就想起了15贯,这个电视剧里的10万元“人赔款”,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故事。
我的爷爷有四个儿子,我的父亲在兄弟中排行第一。爷爷一开始是要培养我的父亲,希望他不再是农民。但我的父亲不好好读书,学手艺时又不专心,在国民党溃逃时居然去参加了一个“特务团”。结果没威风几天,解放了,他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出生的地方,移民了。当我爷爷发现我父亲不爱读书后,就及时换了培养对象,集全家的财力物力培养他的幺儿子,也就是我的四叔。我四叔果然有除夕,上了邮电学校,离开了土地。农民的想法,往往是志向远大的,当他们肯定了目标以后,必然会举全家甚至家族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从那里出来的孩子,有几个不是耗尽了父母的心血,全家乃至全家族的财力物力?这原本是十分普通的常识,“让人恶心的《老娘泪》”一文的作者居然不知道,看来身份不一般,甚至是贵族了!
农民举全家乃至家族的财力物力培养人才,这不是说就完全牺牲了全家乃至家族的利益,若拿经济术语说,这叫风险投资。若投资成功了,至少下一代人中有人“出息”了。有了出息,不论自己是否能够相应地得到实惠,农民的感情,那就是高兴,自豪。翻开我们的历史,从土地中走出来的人,一旦出息了,他们会怎么报答土地?普通人物里,只要条件允许,他们是不是会将所得自己一半,家里一半?甚至自己省吃简用,赚一个往家里拿一个?这样人太多了。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只要本质没变的,甚至虽然本质被大变却染上了城里人毛病的人,基本如此。在《老娘泪》里,这个儿子虽然十分清楚自己成为了贼,但他还是往家里“藏”了10万元;他交代兄长说:“若娘需要时,你就拿点出来。”这是什么?这就是出息了的农民!当然也是本质上没大变却染上了不良习气的、其实就是本质有变的农民的感情,也是中国人的乡愁!不要扯远,只说三代,我们,都来自农民!——网络QQ 18:27 2006-5-31
附录
让人恶心的《老娘泪》 [李破浪] 于 2006-05-31 15:21:48上贴 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1401333&typeid=17 --------------------------------------
央视放完赵树理之后,又放了个老娘泪。我个人对于赵树理那部片子还是感觉很好的,象赵树理那部片子描述人物就很真实,而且逻辑性也很强!在片子的最后,赵树理和他的老伴两个人站在那里结束了。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哭天抹泪的镜头,但我觉得这却是赵树理剧的一个亮点,用这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更好的表达了赵树理一生的坎坷与奉献!而那个老娘泪呢,编导(编剧和导演)大概是要描述一下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人性偏离吧。就搞了那么一个长年住在深山的老娘,和一个在省城银行当骨干的儿子。故事就是在这样有着鲜明反差当中进行的!
一开始,觉得跟生活很接近,现代的城市灯红酒绿,几个不法分子在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然后就是那个在银行当骨干的儿子出事,跟着就是那个山沟沟里的老娘上场!
那位老娘当然是辛苦了一辈子的人啦,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可人家就是个天生的深明大义的人呀!一听说自己的大学生儿子出了事,赶忙就要凑钱来个“欠债还钱,争取宽大”!这个到是也算人家人性当中的一个亮点,可你也得搞清楚你那个儿子到底是捅了个多大的漏子呀?咋莫名其妙得脑子里就蹦出十万这么个数字哪?我不知道那位感人的老娘到底觉得多少钱是多,多少钱是少啊?如果认为十万就算多啦,那自己手上咋也应该有它个七八万吧!然后再拿着那七八万去省城打听一下,宝贝儿子到底是犯了多大的事儿。如果是十万块或者是二十万那就借呗,谁叫人家疼儿子哪!可好,那位感人的老娘好象根本就对那个钱款的数字不感受兴趣,自己一门心思想要做的就是把手上那十万块给了所谓的“国家”!
到了“国家”那里,还说出了,“你要看得起我就把我这钱收下”的对话,而在这感人的对话当中,银行的负责人也没有说那个具体的数字。好象那个数字对于银行来说,也不是很重要的!幸好,那位大学生儿子自己觉得挺不舒服,跑这跑那的要钱,偶尔说出了个大概数字,也就几千万吧!后来,那位银行负责人也被老娘感动了,要求那位老娘上台给银行的全体员工上一课。因为,“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可天天在钱堆里,对他们的诱惑太大啦!”好嘛,看来那银行的规章制度都是摆设,而且银行负责人也觉得在钱堆里的诱惑太大啦!我想如果要拍个老娘II的话,是不是可以把那位银行负责人搞成个贪污犯,让那位已经悔过了的雨来子帮忙抓他!这样一定给观众的反差更大,更好看一点!
咱们再来看看那位老娘对儿子的爱吧!她有两个儿子,我认为这是编剧的一个最大的败笔!对于犯了事儿的大学生儿子,那位老娘确实做得叫人感动。你看,先是把家里的牛卖给了屠宰厂!把个老大弄了个泪流满面,因为那牛是人家老大从小给喂大的,已经有了感情啦。而那位叫人感动的老娘,这时是怎么做的呢。耸拉着个脸对老大说“牛没啦,你就得当牛使唤啦。”凭啥?然后,那个勾勾六计算了一番,觉得还是“危难之际显身手”让自己更有面子。就跑来主动要求借钱给老娘啦,总共四千块,我觉得不多,也许在村子里算不少了。那位老娘又很诚恳得说,我有钱了第一个还你!咋有钱?一个六七十的老太婆啦还能咋赚钱呀,到了不还得人家老大背这个饥荒么?最后,那位勾勾六得知了雨来子犯得不是小事儿,后悔啦,便提出了换地!而我们那位知道疼儿子的老娘马上觉得这个面子比较重要,便要求大儿子听自己的,和人家换地!甚至连家里刚买的打药工具都拿出去顶了债啦!
对于那位念了大学儿子的爱是可以说是无私得很,不但自己无私,她还要求她的大儿子和她一样的无私!在院子里要挂上一盏引路灯,怕她的雨来子回家不认识路;在家里,她安上的电话,别的可以顶帐,就电话不行,而且说这话的时候还挺兴,她兴个啥?因为这是她二儿子给安的,也算是她二儿子唯一可以看得见的一点孝心啦!可电话费谁出?又落在了大儿子的身上!大儿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从小到大就在村子里过,想来也没享过啥福。可现在,也是有家有口的人啦。下面是有儿有女,上面还有那个老娘。靠他和老婆那点年收入,能支撑着这个家不缺吃少穿的就很不错啦。还能对他做更多的要求么?但我们那位主角老娘却好象觉得这个大儿子天生就是个受苦的命,也用不着给他什么爱啦!
看到现在,我没看出那位老娘有啥的无私来,她就是个偏心老娘,象是个后妈!一切为了二儿子,但一直在她身边养活她的大儿子却成了全理所当然应该背负重担的人。看了前几集,我很庆幸,我没有这样“无私”的老娘!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