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旧版 | 留言板1 | 留言板2 | 原创音像 | 多媒体作品 | 日光禅寺 | NHB |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野猪工作室 >> 旧版 >> 佛法 >> 佛经 >> [专题]【大藏经】 >> 正文

当前没有任何公告!

第一品·蛇品       
第一品·蛇品
[ 作者:大藏经 | 转贴自:大藏经 | 点击数:59 | 更新时间:2024/4/8 | 文章录入:boar ]

阿含典籍·经集·第一品·蛇品

第一品·蛇品


《南传小部·经集》


Khuddakanikaaye·Suttanipaatapaa.li


汉译:郭良鋆


校对:江苏扬州观音山禅寺


巴利文原本:巴利文三藏“Cha.t.tha Sa^ngayaana 3.0”光盘(1956年第6次缅甸结集的巴利文三藏)


巴利文释义:《Concise Pali-English Dictionary》A.P.Buddhadatta


巴利文字母:Pali Text Society首倡并使用的网络体巴利文字母


第一品 蛇品

Uragavaggo

第一章 蛇经


Uragasutta.m

1


他抑制冒出的怒气,犹如用药抑制扩散的蛇毒,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2 他摒除一切爱欲,犹如拔掉池塘里的莲花,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3 他摒除一切贪欲,犹如使快速流动的河水枯竭,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4 他摒除一切傲气,犹如洪水冲垮脆弱的芦苇桥,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5 他不在生存中寻找精髓,犹如不在无花果树上寻找花朵,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6 他的内心没有忿怒,超越这样那样的变化,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7 他从内心深处驱散和根除一切思虑,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8 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克服一切妄想,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9 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世界上一切虚妄,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0 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一切虚妄而摆脱贪欲,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1 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一切虚妄而摆脱爱欲,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2 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一切虚妄而摆脱忿怒,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3 他既不往前赶,也不往后退;他知道一切虚妄而摆脱痴迷,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4 他没有偏执,铲除了邪恶之根,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5 他没有那些导致重返这世的恐惧,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6 他没有那些导致执着生存的欲念,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17 他已排除五盖【指欲贪,嗔、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没有烦恼,没有疑虑,没有痛苦,这样的比丘抛弃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第二章 特尼耶经


Dhaniyasutta.m

18 “我已煮熟米饭,挤好牛奶,”牧人特尼耶说道,“与我的家庭一起住在摩喜河岸。我的房子有遮蔽,火儿已点燃。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19 “我没有忿怒,没有思想障碍,”世尊说道,“我在摩喜河岸住上一夜,我的房子无遮蔽,火儿已熄灭。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0 “没有发现牛蝇和蚊子,”牧人特尼耶说道,“牛群在草儿茂盛的牧场游荡,它们能承受来临的大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1 “我已扎了木筏,”世尊说道,“渡过水流【ogha,指欲贪、有贪、邪见、无明四种“瀑流”】,到达彼岸,木筏已经无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2 “我的妻子忠诚,不轻浮,”牧人特尼耶说道,“长期与我生活在一起,十分可爱。我没听说她有任何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3 “我的忠诚的心已经获得解脱,”世尊说道,“它长期受到陶冶和控制,在我身上不再出现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4 “我靠自已挣钱过活,”牧人特尼耶说道,“孩子们跟我一样身体健康,我没听说他们有任何罪过。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5 “我不受雇于任何人,”世尊说道,“我带着获得的东西周游世界,酬金对我无用。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6 “我有母牛与牛犊,”牧人特尼耶说道,“我有孕牛和种牛,我也有作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7 “我没有母牛与牛犊,”世尊说道,“我没有孕牛与种牛,我也没有作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8 “木桩牢固,摇撼不动。”牧人特尼耶说道,“绳索用蒙阇草【mu~nja】搓成,崭新结实,就是牛犊也不能将它扯断。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29 “犹如公牛挣脱羁绊,”世尊说道,“犹如大象挣脱臭藤【puutilataa】,我将不再投胎。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下雨吧!神啊!”


30 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灌满低地和高地。听到雨声,牧人特尼耶说道:


31“我们见到世尊,确实获益非浅,我们皈依你,有见识的人啊!请你做我们的导师,大牟尼啊!


32 我和我的妻子都是忠诚的,让我们在善逝【指释迦牟尼佛】身旁过梵行【brahmacariya,指离欲的清净生活】的生活;让我们超越生死,结束痛苦”


33“有子者享受有子之乐,”邪恶的摩罗【maara,指慧命的谋杀者】说道,“有牛者享受有牛之乐,因为执着是人的快乐,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快乐。”


34 “有子者为子忧虑,”世尊说道,“有牛者为牛忧虑,因为执着是人的忧虑,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忧虑。”


第三章 犀牛角经


Khaggavisaa.nasutta.m

35 “不向众生施加棍棒,不伤害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不渴望【指不干涉儿子的自主选择,下同】儿子,更不渴望朋友,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36 爱念从交往中产生,而痛苦伴随爱念产生。他看到爱念带来的危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37 同情【指同情那些与世俗的利益相关的得失】朋友,思想受缚,便会失去目标。他看到交往的危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38 爱怜【指带有占有或非如此不可的期望的世俗的爱】妻子和儿子,就象高大的竹子互相纠缠。犹如幼嫩的竹子互不纠缠。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39 就象鹿儿不受羁绊,在林中随意觅食,聪明人追求自由,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0 朋友之间互相问候起居行止,而他追求别人不追求的独立无羁,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的独自游荡。


41 朋友之间有娱乐,儿子身上有挚爱。他不愿与亲人离别【指独自生活就不会有离别之苦】,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2 周游四方,毫无怨忿,事事满意,克服险阻,无所畏惧,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3 有些出家人,还有住在家里的在家人,他们难以相处,不必为他人的儿子操心,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4 抛弃在家人的标志,犹如俱毗陀罗【kovi.lara】树叶落尽;果敢地斩断在家人的束缚,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5 如果得到一位聪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那就应该克服一切险阻,愉快地、自觉地与他同行。


46 如果得不到一位聪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那就象国王抛弃征服的王国,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7 确实,我们称赞朋友的益处,应该结交高于自己或同于自己的朋友。得不到这样的朋友,也应该过清白的生活,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8 看到金匠精心制造的一对明晃晃的金镯,在同一条手臂上互相碰撞,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49 同样,我与同伴在一起,也会胡说和谩骂。看到这种将会出现的危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0 爱欲花样繁多,甜蜜迷人,以丑陋或美丽的形式搅乱人心。看到爱欲的危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1 这种爱欲对我来说是瘟疫,脓疮,灾祸,疾病,利箭和恐惧。看到这种爱欲的可怖,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2 冷热饥渴,风吹日晒,牛虻长虫,克服这一切,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3 犹如一头魁伟的花斑大象离开象群,在林中随意生活,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4 热衷交往并不能获得片刻解脱,听从太阳亲属【指佛陀】的话,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5 我已经超越论争,找到法门,走上正道,获得智慧,无须他人指引,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6 不贪婪,不欺骗,不渴求,不虚伪,摒除污浊和痴迷,对整个世界无所企求,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7 避开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坏朋友,不要与执着的,懈怠的人交往,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8 应该结交学问渊博,恪守正法,高尚聪明的朋友;应该明了事义,消除疑虑,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59 不装饰打扮,不向往世间的娱乐和欲爱,不涉足繁华之地,言语真实,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0 抛弃儿子,妻子,父亲和母亲,抛弃钱财,谷物和亲属,抛弃一切爱欲,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此偈的原文是“Putta~nca daara.m pitara~nca maatara.m, dhanaani dha~n~naani ca bandhavaani/hitvaana kaamaani yathodhikaani, eko care khaggavisaa.nakappo/”,“抛弃”一词的原文是“yathodhikaani”,其含义似应理解为“ 放弃钱财、谷物、爱欲及对儿子、妻子、父母、亲属的与善法不相应的世俗利益的关心,不再认为这些是“我的、我的”。此经的《注释》中的解释是“Yathodhikaaniiti sakasaka-odhivasena.thitaa-neva/ Sesa.m vuttanayamevaati/”;《南传小部·小义释》中的相应部分为:“Hitvaana kaamaani yathodhikaaniiti/ Kaamaati uddaanato dve kaamaa: vatthukaamaa cakilesakaamaa ca ...pe... ime vuccanti vatthukaamaa ...pe... ime vuccanti kilesa-kaamaa/ Hitvaana kaamaaniiti vatthukaame parijaanitvaa, kilesakaame pahaaya pajahitvaavinodetvaa byantiikaritvaa anabhaava.m gametvaa/ Hitvaana kaamaani yathodhikaaniitisotaapattimaggena ye kilesaa pahiinaa, te kilese na puneti na pacceti na paccaaga-cchati; sakadaagaamimaggena ye kilesaa pahiinaa ...pe... anaagaamimaggena yekilesaa pahiinaa... arahattamaggena ye kilesaa pahiinaa, te kilese na puneti napacceti na paccaagacchatiiti: hitvaana kaamaani yathodhikaani, eko care khaggavi-saa.nakappo/”我们将其如实地开列出来,以供有心者研讨。】


61 智者懂得:“这是束缚,其中幸福很少,快乐很少,痛苦倒是很多。这是钓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2 冲破这些桎梏,犹如水中鱼儿冲破鱼网。犹如火苗不再返回燃烧过的地方,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3 目不斜视,足不踌躇,守住感官,保护思想,不怀欲望,不受烧烤,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4 抛弃在家人的标志,犹如波利质多树【指天国中的珊瑚树】抛弃树叶,穿上黄色袈裟出家,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5 不贪图美味,不犹豫动摇,不养育他人,挨户行乞,心无牵挂,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6 摒弃心中五盖,清除一切污点,独立不羁,斩断爱和恨,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7 抛弃快乐和痛苦,也抛弃从前的喜悦和烦恼,达到无忧无乐,安宁,纯洁,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8 竭力获得至善,诚心诚意,行动积极,勤奋努力,坚韧不拔,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69 坚持隐居和修禅【指由内观获得的离欲的与色界四种禅相应的果定】,坚持遵行正法,洞察生存的危险,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0 企求灭寂欲望,谨慎,聪明,博学,深思,知法,自制,努力,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1 犹如狮子不怕声响,风儿不怕罗网,莲花不怕污水,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2 犹如兽王狮子四处游荡,以利牙征服众兽,而栖息在僻静之处,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3 始终保持仁慈,宁静,怜悯,超脱和忻悦,不受整个世界干扰,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此偈的原文是“Metta.m upekkha.m karu.na.m vimutti.m, aasevamaano mudita~nca kaale; sabbena lokena avirujjhamaano, eko care khaggavisaa.nakappo/”。在佛教中通常将“仁慈”(metta)译为“慈”;“宁静”(upekkha)译为“舍”;“怜悯”(karu.na)译为“悲”;“超脱”(vimutti)译为“解脱”;“忻悦”(mudita)译为“喜”。】


74 摒弃爱欲,忿怒【dosa,还包括由于面对逆境而产生的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和痴迷,斩断种种束缚,不惧怕生命灭寂,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75 人与人交往为谋私利,不谋私利的朋友今日难得,谋私利的人不纯洁,让他象犀牛角一样独自游荡。


第四章 耕者婆罗豆婆遮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摩揭陀国南山一个名叫爱迦拿勒的婆罗门村中。那时,正值播种季节,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五百架犁都套上了轭。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带上钵和袈裟,来到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干活的地方。那时,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正在分发食物。世尊走到分发食物的地方,站在一旁。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看见世尊站着乞食,便望着他,说道:“哦,沙门!我耕田,我播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沙门!你也应该耕田,你也应该播种,耕了,种了,你就有吃的。”“婆罗门啊!我也耕田,我也播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可是我们不曾看见世尊乔达摩的轭,犁,犁头,刺棒和耕牛。”世尊乔达摩又重复说道:“婆罗门啊,我耕田,我耕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然后,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76 “声称自己是耕者,我们未见你耕种,请你说说耕种之事,让我们知道你如何耕种。”


77 “信仰是种子,苦行是雨水,智慧是我的轭和犁,谦逊【hiri,即“惭愧”中的“惭”(对作恶?


感到羞耻)】是犁把,思想是辕轭,意念【sati,即“念”。指对心所缘的境界的清醒了知】是我的犁头和刺棒。


78 “控制身体,言语谨慎,饮食有节,我以真话【sacca,通译为“谛”,指四圣谛】作砍刀,柔顺是我的解脱。


79 “勤奋【viiriya,通译为“精进”,除了“勤奋”之外还包含“热情”的意思】是我驾辕的牛,运载解脱,一直往前,永不返回;到达那里,没有悲哀。


80 “进行这样的耕种,它结出永恒之果;凡这样耕种的人,他摆脱一切痛苦。”


然后,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用大金碗盛满牛奶粥,递给世尊,说道:“请世尊乔达摩吃牛奶粥吧!世尊是位耕者,因为世尊乔达摩的耕种结出永恒之果。”


81 “由吟诵偈颂而得到的食物,我是不能吃的。婆罗门啊!那样做,对智者是不合正法的。佛陀们【指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拒受由吟诵偈颂而得到的食物。婆罗门啊!只要正法存在,这就是一条准则。


82 “对于灭寂烦恼,摒弃恶习,获得圆满的大仙,你应该提供另一种食物和饮料,因为这是渴求功德者的福地。”


“那么,乔达摩啊!我把这牛奶粥给谁呢?”“婆罗门啊!在这神界,魔界和梵界中,在这沙门,婆罗门,神和人中,我没有看到哪一个喝了牛奶粥能消化的,除了如来,或如来的弟子。所以,婆罗门啊!你或是把牛奶粥倒在无草的地方,或是倒在无生命的水中。”于是,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把牛奶粥倒在无生命的水中。而倒入水中的牛奶粥嘶嘶作响,冒出浓烟,确实,被晒了一整天的犁头扔进水里,就会嘶嘶作响,冒出浓烟,这倒在水中的牛奶粥也是这样,嘶嘶作响,冒出浓烟。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诚惶诚恐,汗毛直竖,走到世尊那里,向世尊行触足礼,然后对世尊说道:“妙极了,乔达摩! 妙极了,乔达摩!正象一个人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东西,世尊乔达摩以各种方式说法。我要皈依世尊乔达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我要在世尊乔达摩面前出家,我要得到具足戒,”于是,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后不久,可尊敬的耕者婆罗豆婆遮独自过隐居生活,凝思静虑,精进努力。不久,便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这世亲证和达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为此目的,善男子们才正确地离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经灭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该做的事,在这世上再无别事。这样,可尊敬的婆罗豆婆遮成为又一个阿罗汉。


第五章 贡陀经


Cundasutta.m

83 金匠贡陀说道:“我问大智者、牟尼、法主、人中之杰、上乘御夫、无欲者佛陀;世上有多少种沙门?请告诉我。”


84 世尊说道:“有四种沙门,此外没有第五种,贡陀啊!我作为目睹者,告诉你这四种沙门:胜道者、示道者、命道者、污道者。”


85 金匠贡陀说道:“佛陀们称什么样的人为胜道者?示道者怎样无与伦比?请你告诉我,什么是命道者?然后再告诉我,什么是污道者?”


86 世尊说道:“消除疑惑,摆脱痛苦,乐在涅槃,弃绝贪欲,是人界和神界的导师,佛陀们称这样的人为胜道者。


87 “在这世上,懂得什么是至高者,并宣讲和阐述正法,他们是斩断疑惑、摒弃欲望的牟尼,佛陀们称这第二种比丘为示道者。


88 “遵循法句阐明的生活道路,自制,专心,言论无可指谪,佛陀们称这第三种比丘为命道者。


89 “伪装有德,鲁莽唐突,辱没家族,胆大妄为,虚伪欺诈,不能自制,嚼舌多嘴,装模作样,这种人就是污道者。


90 “在家人,圣贤的学生,有学问者和智者了解了这四种沙门,目睹这四种沙门是这样的,就不会抛弃自己的信仰,他们怎会将高尚和卑下,纯洁与污秽一视同仁呢?”


第六章 毁灭经


6. Paraabhavasutta.m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的逝多林里。这天夜晚消逝时,有一位美丽的神灵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里,行礼问安,站在一旁。然后,这位神灵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91 “我们请教乔达摩关于人的毁灭,我们前来询问世尊: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2 “生存容易明白,毁灭也容易明白:热爱正法的人生存,仇视正法的人毁灭。”


93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一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二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4 “他亲近恶人,不亲近善人。他热衷恶行,这是毁灭的原因。”


95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二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三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6 “生性嗜睡,喜欢聚会,萎靡不振,懈怠懒惰,好发脾气,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97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三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四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98 “生活富裕,但不赡养青春已逝的年迈父母,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99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四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五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0 “用谎言欺骗婆罗门,沙门或其他行乞者,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1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五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六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2 “有很多财产,有金子,有食物,但独自享用这些好处,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3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六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七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4 “以出身自傲,以财富自傲,以家族自傲,看不起自己的亲友,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5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七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八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6 “沉湎于女色,爱喝酒,好赌博,将一切所得挥霍一空,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7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八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九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08 “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与妓女厮混,与他人的妻子厮混,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09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九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10 “青春已逝,还将乳房如同町婆罗果的女子带回家;出于对她的猜忌而不能安睡,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11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十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一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12 “对嗜酒和挥霍的女人或男人推崇备至,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13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十一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二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114 “出生在刹帝利家族,财产微薄,野心很大,渴求在这世上取得王国,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


115 “智者圣人具有洞察力,考虑到世上这些毁灭,向往极乐世界。”


第七章 无种姓者经


Vasalasutta.m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的逝多林里。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带着钵和袈裟进入舍卫城乞食,那时,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家中点燃了火,正在祭祀。世尊挨家沿户乞食,向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家走来。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看见世尊从远处走来,他望着世尊,说道:“站在那里,秃头!站在那里,沙门!站在那里,无种姓者!”听了这话,世尊对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说道:“婆罗门啊!你懂得无种姓者,或无种姓者的行为吗?”“乔达摩啊!我确实不懂得无种姓者,或无种姓者的行为,请世尊乔达摩为我说法,让我懂得无种姓者,或无种姓者的行为。”“那么,婆罗门啊!好好用心听着!我讲给你听。”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回答世尊道:“好的。”于是,世尊说道:


116 “怀有怒气,怀有敌意,邪恶狡诈,见解错误,弄虚作假,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17 “在这世上,伤害各种生物,无论是一次生者,还是两次生者,毫不怜悯众生,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18 “围攻侵害乡村和城镇,以压迫者闻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19 “如果在乡村或森林,偷取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0 “确实借了债,但要还债时,跑掉了,说道:我没欠你债,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1 “贪图一点小财,杀害路上行人,取得那点小财,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2 “为自己,为别人,或为钱财,出面作证时提供伪证,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3 “出没在亲戚或朋友的妻子中,或强逼,或引诱,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4 “生活富裕,但不赡养青春已逝的年迈父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5 “用言语伤害或激怒父母、兄弟、姐妹和岳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6 “别人请教有益之事,他教唆无益之事,说话遮遮盖盖,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7 “做了坏事,一心希望别人没有发觉,行动鬼鬼祟祟,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8 “到了别人家里,享用各种美味,而别人来到他家,却不肯款待,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9 “用谎言欺骗婆罗门、沙门或其他行乞者,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0 “用言语羞辱在吃饭的时候来到的婆罗门或沙门,不予施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1 “满嘴不实之辞,执迷不悟,贪图小利,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2 “吹嘘自己,蔑视他人,因骄傲反显渺小,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3 “暴躁,贪婪,心术不正,妒忌,诡诈,毫无廉耻,胆大妄为,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4 “辱骂佛陀或佛陀的弟子,辱骂行乞者或在家人,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5 “没有成为阿罗汉,却自称是阿罗汉,他是梵界中的窃贼,最卑鄙的无种姓者。我讲给你听的这些人都是所谓的无种姓者。


136 “不是由于出身,成为无种姓者,不是由于出身,成为婆罗门,而是由于业,成为无种姓者;由于业,成为婆罗门。


137 “我举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了。举世闻名的摩登格是旃陀罗的儿子,是贱民。


138 “摩登格获得了难以获得的至高荣誉,许多刹帝利和婆罗门都去侍奉他。


139 “他已登上神车,进入圣洁的大道,摒弃爱欲和贪求,走向梵界,出身并不阻碍他在梵界获得再生。


140 “而有些婆罗门出生在书香门第,熟悉经典,但他们经常作恶,被人发现。


141 “在这世,他们受人鄙视;在下世,他们坠入地狱。出身并不阻碍他们坠入地狱或受人鄙视。


142 “不是由于出身,成为无种姓者;不是由于出身,成为婆罗门;而是由于业,成为无种姓者;由于业,成为婆罗门。”


听了这些话,拜火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对世尊说:“妙极了,乔达摩! 妙极了,乔达摩!正象一个人,乔达摩啊!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东西,世尊乔达摩以各种方式说法。我要皈依世尊乔达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请世尊乔达摩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我将终生寻求庇护。”


第八章 仁慈经


Mettasutta.m

143 深明事义、达到寂静境界的人,应该有能力,诚恳,正直,说话和气,态度和蔼,不傲慢。


144 知足,容易供养,少管事,俭朴,感官平静,聪明,谦虚,不执着家庭。


145 不应该做任何卑贱的事,免遭其他智者谴责。让一切众生幸福安全!让他们快乐!


146 凡有生命者,或强或弱,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粗或细,


147 或可见或不可见,或近或远,或生下或有待生下,让一切众生都快乐!


148 不要欺骗他人,不要蔑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出于忿怒和仇恨而互相制造痛苦。


149 犹如母亲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唯一儿子,对一切众生施以无限的仁慈心。


150 对整个世界施以无限的仁慈心,无论在高处,低处或地平处,不受阻挠,不怀仇恨,不抱敌意。


151 无论站着、走着、坐着、躺着,毫不糊涂,恪守这一思想,人们说这是人世的梵界生活。


152 不接受谬论,有德,有见识,不贪恋爱欲,那就肯定不会再投胎。


第九章 雪山夜叉经


Hemavatasutta.m

153 “今天是十五斋戒日”乐山夜叉说,“神圣的夜晚降临,让我们去见大名鼎鼎的老师乔达摩吧!”


154 “此人是否对于一切众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雪山夜叉说,“是否不管符合不符合意愿,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5 “此人对于一切众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乐山夜叉说,“不管符合不符合意愿,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6 “他是否不拿没给他的东西?”雪山夜叉说,“是否克制自己,善待众生?是否不懈怠?是否不放弃修禅?”


157 “他不拿没给他的东西,”乐山夜叉说,“克制自己,善待众生,不懈怠,不放弃修禅。”


158 “他是否不说谎?”雪山夜叉说,“是否不尖刻?是否不毁谤?是否不胡扯?”


159 “他不说谎,”乐山夜叉说,“不尖刻,不毁谤,不胡扯。”


160 “他是否不染爱欲?”雪山夜叉说,“是否心地纯洁?是否克服痴迷?是否洞悉诸法?”


161 “他不染爱欲,”乐山夜叉说,“心地纯洁,克服痴迷,洞悉诸法。”


162 “他是否有知识?”雪山夜叉说,“是否品行端正?是否摒弃烦恼?是否不会再生?”


163 “他有知识,”乐山夜叉说,“品行端正,摒弃烦恼,不会再生。


163A “这位牟尼通过言行达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满智慧和德行,你依法赞美他吧!


163B “这位牟尼通过言行达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满智慧和德行,你依法感谢他吧!【163A,163B两偈在第6次缅甸结集的三藏中被顺次编号。但不出现在译者所见的原本中】


164 “这位牟尼通过言行达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满智慧和德行,让我们去见乔达摩吧!


165 “他的双腿象羚羊,他瘦削,坚定,节食,没有贪欲,在林中修禅。来吧!我们去见乔达摩。


166 “他象独来独往的狮子或大象,不寻求感官享乐。我们去询问他关于摆脱死亡套索的问题。


167 “他是宣讲者,导师,精通诸法;他是摆脱了仇恨和恐惧的佛陀。我们请教乔达摩。”


168 “世界产生于什么?”雪山夜叉说,“世界与什么亲近?世界执着什么?世界受苦于什么?”


169 “世界产生于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雪山夜叉啊!”世尊说,“世界与六亲近,世界执着六,世界受苦于六。”


170 “何谓执着【upaadana,通译为“取”,是十二缘起支之一。】,由此世界受苦?我们询问出路,请说说怎样才能摆脱痛苦?”


171 “据说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心是第六种;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就能摆脱痛苦。”


172 “我已如实告诉你们这个世界的出路,我告诉你们,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痛苦。”


173 “谁能越过水流?”雪山夜叉说,“谁能越过海洋?谁能在下不着地,上无依附的深水中不沉没?”


174 “有德行,有智慧,镇定自若,思想深邃,有见识,这样的人经常越过难以越过的水流。


175 “摒弃欲念,摆脱一切束缚,灭寂欢喜,这样的人不会在深水中沉没。”


176 “你看,这位大仙具有深邃的智慧,洞幽察微,不染爱欲,一无所有,摆脱了一切束缚,行走在神圣的道路上。


177 “你看,这位大名鼎鼎的大仙洞幽察微,提供智慧,不染爱欲,无所不晓,聪明睿智,行走在高尚的道路上。


178 “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了美丽的光芒升起,看到了这位摒弃烦恼,越过水流的正等觉。


179 “这一千个具有神力,享有声誉的夜叉全都皈依你,你是我们至高无上的老师。


180 “我们将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山到那山,四处游荡,向正等觉和法中之妙法顶礼致敬。”


第十章 林主夜叉经


10. Aa.lavakasutta.m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森林里林主夜叉的地域里。一天,林主夜叉走到世尊那里,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二次,林主夜叉又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三次,林主夜叉仍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四次,林主夜叉还是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朋友,我不出来了。你想干什么就干吧!”“沙门啊!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将捣毁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起你的双脚,把你扔到恒河对岸去。”“朋友啊!在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这婆罗门、沙门、神和人中间,我还没遇见过谁能捣毁我的思想,撕碎我的心,提起我的双脚,把我扔到恒河对岸。朋友啊!你想问什么就问吧!?于是,林主夜叉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181 “在这世上,什么是人的最宝贵财富?遵行什么,带来幸福?什么味儿最美?什么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生活?”


182 “在这世上,信仰是人的最宝贵财富;遵行正法,带来幸福;真理的味儿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生活。”


183 “怎样渡过水流?怎样渡过海洋?怎样克服痛苦?怎样获得纯洁?”


184 “凭信仰渡过水流,凭勤勉渡过海洋,凭勇力【viiriya,原意为“精进”】克服痛苦,凭智慧获得纯洁。”


185 “怎样获得智慧?怎样获得财富?怎样获得声誉?怎样获得朋友?从这世到那世。怎样临终不悲伤?”


186 “乐于聆听和信仰达到涅槃的阿罗汉法,勤勉努力,有见识,这样的人能获得智慧。


187 “行为正当,有耐心,有活力的人获得财富,凭真理获得声誉,凭施舍获得朋友。


188 “有信仰的持家者,具备四法:诚实、公正、坚定、慷慨,他从这世到那世,临终不悲伤。


189 “请去问问其他各位沙门、婆罗门:在这世上,是否有比诚实、自制、慷慨、忍耐更重要的美德?”


190 “何必还要去问其他各位沙门、婆罗门呢?现在我已经懂得将来的利益。


191 “为了我的利益,佛陀来到森林居住,今天我已经懂得在何处施舍能获得大功果。


192 “我要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城到那城,四处游荡,向正等觉和法中之妙法顶礼致敬。”


第十一章 胜经


Vijayasutta.m

193 或走,或站,或坐,或躺,蜷曲和伸展,这是身体的动作。


194 身体由骨和腱连接而成,粘上膜和肉,裹上皮,这样,身体的真相就看不见了。


195 身体里装满肠、胃、肝、膀胱、心、肺、肾和脾。


196 还有鼻涕、唾液、汗液、桨液、血液、润滑液、胆汁和脂肪。


197 从它的九窍中,经常有污秽流出:眼屎从眼中流出,耳屎从耳中流出。


198 鼻涕从鼻中流出,从口中有时吐出胆汁,有时吐出痰。汗液从身体排出。


199 它的头颅充满窟窿,里边装着脑子,傻瓜出于无知,才认为它是好东西。


200 身体一旦倒毙,浮肿发青,被扔在坟场,亲人们不再照看。


201 狗、豺、狐狸、蛆虫、乌鸦、兀鹰和其他生物都来吃它。


202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听了佛陀的话,理解了身体,因为他看到了真相。


203 那个就象这个,这个就象那个;从里到外,抛弃对身体的渴望吧!


204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摒弃欲望和贪求,获得永恒的宁静,达到坚定不移的涅槃境界。


205 具有双足的身体需要照看,它污秽不洁,气味难闻,充满各种腐臭,到处流淌液汁。


206 具有这样的身体,还要自以为了不起,蔑视他人,这种人只能是瞎子。


第十二章 牟尼经


Munisutta.m

207 从亲昵中产生恐惧,从家室中产生污秽,不要亲昵,不要家室,这就是牟尼的看法。


208 铲除出生者,不让它成长,不让它再生,人们称道这位独来独往的牟尼:这位大仙看见宁静的境界。


209 洞察根源,毁弃种子,摒除挚爱,这位牟尼看到出生和毁灭的终极,抛弃疑惑,不再归属哪一类。


210 认识一切居处,不企望其中任何一处,这位牟尼不执着,不贪恋,无所渴求,因为他已到达彼岸。


211 驾驭一切,洞悉一切,聪明睿智,无所沾染,摒弃一切,灭寂欲望而解脱,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2 有智力、有德行、镇定自若,乐于修禅,有见识,不执着,不粗鲁,摒弃烦恼,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3 独来独往,勤勉努力,任凭褒贬,就象狮子不怕声响,风儿不怕罗网,莲花不怕污水,他指引别人,而不受别人指引,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4 犹如竖立在沐浴地的柱子,别人都说他寡言少语,他摒弃烦恼,调伏感官,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5 思想坚定,犹如笔直的梭子;厌弃恶行,明辨是非,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6 控制自我,不作恶事;青年和中年时期都能克制自己,不生别人的气,也不惹别人生气,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7 依靠别人布施生活,无论获得上等的,中等的或其他的饭团,既不赞扬,也不抱怨,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8 四处游荡,戒绝淫欲,青年时期不执着任何地方,弃绝迷狂和懈怠,获得解脱,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9 认识世界,洞悉至善,越过水流和海洋,斩断束缚,独立不羁,摆脱烦恼,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20 这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家人养育妻子,不自私,有德行,但不能控制自己不杀生;而牟尼永远控制自己,保护众生。


221 正如长有顶冠的青颈鸟【孔雀】永远也达不到天鹅的飞行速度,在家人比不上隐居林中修禅的比丘、牟尼。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上一篇文章:世记经第三十
下一篇文章:第二品·小品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117]
· 回顾历史 股民炒发展[142]
· 108看盘 假设七浪划分…[142]
· 尊重股市客观规律 理…[143]
·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209]
 
· 关于结石与打结石[555]
· 吃不穷喝不穷[509]
· 二百五与哈巴猡[585]
· 2024年佛历3051年和2568年…[573]
· 枯木倚寒岩 三冬无暖气[5381]
 
·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39]
· 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118]
· 回顾历史 股民炒发展[143]
· 108看盘 假设七浪划分…[143]
· 尊重股市客观规律 理…[14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
版权申明|关于本站|网站信箱|电话13615880574|QQ138318623|MSN联络|管理登陆
友情链接|打印本页|浙ICP备05064315号|联系站长:冷水泡茶 |关闭窗口|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