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没坐实的毛病不直接针对。何如?鱼儿没吞钩,你提溜它上岸,不服气的,至少可以说没吃鱼饵,或虽吃鱼饵但没咬钩。没坐实的问题不直接指出。何如?掉进陷阱了,但他觉得好玩,谁让你拉啊,多事!不到天黑,不到饥渴难耐,不到害怕恐怖时,不会求助、接受帮助的。同时,一切毛病、问题发现一起针对一起,调教一次。是一次两次,多半不三次。何如?一而再再而三,就疲了,譬如坦白痞子,属屡教不改,就不是可塑材料了,何必劳神费劲。
针对毛病、问题而调教,依据什么?一是规矩,二是戒律。这是针对尚未用功上道者的方式方法。或,一是戒律,二是规矩。针对愿意上路,且在道上走的修行人。无非规矩和戒律、戒律和规矩。
戒为无上菩提本。无戒无有护持,难以到彼岸。昔日佛陀成道后,面对五比丘,先讲四圣谛,而非先制订戒律,也不是四圣谛讲过后紧接着制订戒律,而是针对后来众弟子们的过错逐一制订戒律,戒律制订圆满了,过错也就没有藏身之处了。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没有规矩就没有依据。昔日来果禅师住扬州高旻寺,花费长达30多年时间制订《高曼寺四寮规约》。做什么?为后人,即包括现在的人竖立一个依据,有章可循,划了方圆。
规矩是什么?来果禅师在《自行录》中专门述说了其间因缘:“常住古规,为唐之百丈老人制之,风行全国。”“言之不全,行之必缺,日用巨细各事,若无凭证,单仗口言心记,终非—上策。”“内外各事,若信口宣说,渺无根据,人何可信。类如散香四六分持,规约注明,任何人不能改动。若无规约令人查考,你说四六分,他要三七分,大小规矩,尽成争柄,何法之有?”“故特依古人规约,删繁取要……照本宣科,不问他人,不审是非。勿论你是我是,你非我非,一一照规约行之。规约错者,依错行之,规约不错者,依不错行之。永息争论,永断烦恼。”
规矩多大?一次,虚老从九华山往扬州高旻寺打禅七,途中失足落水,漂流二十四小时才获救。抬到宝积寺时,七孔流血,奄奄一息,但休息数日后还是赶到了到高旻寺。高旻寺住持请虚老代职,虚老不应。高旻寺规矩严格,执行认真,不接受代职属于轻慢常住,犯大规矩,几十块香板披头盖面同时打下来,噼里啪啦一通,虚老病势加重,流血不止,命在旦夕,但虚老默默承受,毫无抵触,一点也不申辩。规矩不辜负人:在第八个七的第三天晚上,开静时,当值斟开水,不慎将开水溅在虚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声,闻而开悟,说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说: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今天的人,很少有享受香板的“侍候”了,仅仅言语上的调教也不是都容易接受了,是个问题。当然,多数人还是发心的,调教过后,千恩万谢,发誓不再犯,令人欣慰。——心开日光 1:21 2012/7/29 木兰山麓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