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皈依,母女皈依,多不?多。乃至父母子女全家出家修行,少不?不少。当今佛寺,接纳四众皈依正式成为三宝弟子,习惯与仪规统一不?不统一。有些寺庙,平常事情多,集中时间传授三皈依,批量接纳人天大众,或每年数次,或应群而诉求,专一时间传授,很好的。某僧一处多年,某年徒儿能主持寺庙了,他就外出朝山,一走一年。途中,有人求受皈依,说皈依,有人发心出家,当即剃头。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初一十五,雨天晴天,上午下午,子时丑时,路边水边,车上船上,屋里屋外,山上山下。不几年,仅仅往那座寺庙为僧者,众!很好的。怎样好?一切随缘,随缘就好。
有一父亲名叫说教。说教先来寺,说好体验生活。不几天,儿子入寺探望他,一个时辰不到,皈依佛法僧三宝了。儿子走后,说教大惑:我一直劝他学佛,他不肯,何如他反倒先皈依了?师父:他的因缘成熟了,你的因缘快成熟了。说教惑:是我希望、劝道他学佛好不好。师父:你皈依佛法僧三宝否?答:还在考虑。师父:你尚未皈依,连三宝弟子也不是,劝人学佛,拿什么劝?儿子也不接受你的引导,就不想想自己在做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机灵着。干什么,不干什么,仅仅上网查点资料,也能找到依据。“老古董”的说教,比起“资料”来,信谁?
说教不语。二天问:为什么有和尚收皈依徒弟集中在某几天,你随时收啊?答:渔夫撒网,大鱼小鱼,虾米水草,乃至石块淤泥,都要。钓翁钓鱼,弯钩直钩,无非一枚钩,什么鱼都可以吃鱼饵,但什么鱼都能吞钩,谁吞钩,钓翁都肯收钓竿嚒?
“为什么呀?” “一切都是因缘。” “何为因缘呀?”
重复一个故事罢。与“送死”有关的因缘。
富家子弟李源,因父变乱中死去而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食肉。捐家改建惠林寺,住寺修行。住持圆泽禅师懂丛林规矩,通音律,李源和他成了好友,谈心一整天不歇。一天,相约游四川的青城山峨嵋山,李源想从湖北沿江而上,走水路,圆泽却主张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无奈李源固执,圆泽感叹:“身不由己呀!”一起走水路,途中南浦靠岸歇夜时,看到着华衣锦服一妇人正河边取水,圆泽流泪说:“我不愿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惊而问。园泽说:她姓王,富贵人家,注定生我,我不来,她三年不生产,被以为怪,罚为下人,做苦役。今日相遇,无法了。请你现在诵经,帮我投生去。三日后小儿洗澡时,烦请你王家看我,我一笑为证。且十三年后中秋夜,你可到杭州天竺寺外,我一定和你见面。李源悲痛后悔,但还是为他洗澡更衣。黄昏,圆泽死,妇人生产。三天后,李源前往王家看婴儿,婴儿微笑作答。李源叙事于王氏,王家拿钱埋葬圆泽。李源无心再游,回惠林寺惊见圆泽遗书一分,详细道明原委。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西湖,天竺寺外忽听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李源知遇旧人,感慨而问:泽公,还好吗?牧童答:李公守信,可惜我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努力,力避堕落,后会有期。说完又唱: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唱完掉头而去。又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忠孝、忠臣,请予官职。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李源彻悟、看破,不肯就职,八十岁老死寺中。与“送死”有关的因缘,故事很多。仅祖师西来,不到三十年两次主动、清楚明白地受报而死的记载,故事就清楚着。
种种因缘,不可思议。譬如高沙弥公案:药山禅师座前有一沙弥,俗姓高。一天,高沙弥辞行,药山禅师问:哪去呀?答:此处不便,多住扰众。我且另寻一处,路边住小庙,茶汤迎来送往罢。何种因缘?不会者难懂,说了也不懂。如何“会”?先皈依,皈依才算入门,才算正式的佛法僧三宝弟子。铺开了说,渔夫撒网,钓翁垂钓,各自愿力与因果有别,映射于现实中,种种行为不同了。何须不同?无非方便。朴素点,统一说:当天和尚撞天钟。无非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就是不要不知什么而做什么。迷惑混沌时,不是越肯做事的人问题越多,怕是做一件坏个事、坏一些事了。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问:何业,何罪?就问罢,多问几句,问师父可以,问自己可以。——心开日光 2:56 2012/8/6 木兰山麓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