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旧版 | 留言板1 | 留言板2 | 原创音像 | 多媒体作品 | 日光禅寺 | NHB |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野猪工作室 >> 旧版 >> 佛法 >> 学法 >> [专题]【大藏经】 >> 正文

当前没有任何公告!

梵纲经注释       
梵纲经注释
[ 作者:大藏经 | 转贴自:大藏经 | 点击数:107 | 更新时间:2024/2/24 | 文章录入:boar ]

梵纲经注释


本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卷第十四之梵动经(大正藏一)及梵纲六十二见经(大正藏二一),其内容由二部份而成的。第一部是凡夫以琐细卑近之戒关系语,称赞如来;此下说小、中、大之三戒。小戒之叙述,相当于五戒或十戒;中戒、大戒,更详细地说明此等。知此部份是长部经典第一所载之大部份的经,成为所谓修行大纲、骨干的一部,而后至于纲目化,便相当于三学、五分法身、乃至五根、五力中之戒,同时而成此纲目化之根本。第二部是说如来自证如、现证,并叙述甚深难见之诸法,于此,所以说六十二见。依此经,此六十二种见,关于过去约有十八,未来约有四十四,由见之种类看来,分为我与世界之常住论、常无常论、无因论、世界之边无边论、诡辩论、死后之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断灭论、现在涅槃论等,其中心的问题不出于我与世界之两种。前于此等说中,有深缺思想之根底,或不过于他说之折衷补遗而已,皆是世尊在世当时的人,甚为考究之处,此部可看为当时于思想界之一缩图,又依此以明佛教之立场,知其所占的地位是极重要的。从相应部经典中之某经,几乎很明显地是依于本经,或认为是豫想此经,应注意于阿含经典中,本经之重要地位。



注:

1.梵纲经(Brahmajalasutta),于汉译北传长阿含经有梵动经,Jala是网之意义,可为“梵

纲经”。于异译本有梵纲六十二见经,以言网义。

2.世尊(Bhagavat)甚多音译为薄伽梵,今译为世尊。

3.同原本前节之最后,“随世尊及比丘僧伽之后而行”(Bhagavantampitthitopitthito

anubaddhahontibhikkhu-sanghanca)如果此为不合理,可取其他写本之有“住”的

(viharanti)

4.如来(Tathagata),在阿含经有佛陀自称用此语和他者称佛陀时用此语,在此属前者。

5.第八节至第二十七节之各节,凡以下长部经典第一卷之各经差不多有存在者,于此适合省

略之。如次之沙门果可知的,这些为所谓修行道之大纲架构的一部份。修行道之大纲,如

后之戒、定、慧之三学,戒、定、慧、解脱之四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五分,

又信、戒、念、定、慧之五根及五力,被纲目化,而成为根本的。由第八节至第二十七节

之各节,于此等中,相当戒的。这一点,于长部经典二之大般涅槃经,既于三学四法,被

纲要化,一见可以明了。

6.升原语(kamsa),有铜意义,亦有说货币,于汉译对秤、升、尺而为斗秤、又有斤、斗、

寸尺就必有斗,今参照此而译为“升”。或kamsa是梵语的karsa亦说不定。karsa是

重又名为量。

7.“无益徒劳之论”原语tiracchana-katha是“兽语”之意义,如北传汉译有遮道无益之言。

于何等之道亦无有益,故云无益之语。

8.前际论者“想过去”(pub1anta-kappika)的pub1anta译为“前边”或前际指过

去。kappika是由kappa的派生。于此kappa无通常之“劫”的意思,当可译为想。

参看水野先生之巴利语辞典八三页。四三页“后际论者”想未来”(aparantakappika)

亦同此。

9.“浮说”原语adhivutti-pada,语之本身虽无浮虚之意,但在此即用为“浮虚”之意,如佛

音之注释。

10.姓“名字”,(gotta)是平常之姓。其次之姓(vanna)是指婆罗门、刹帝利、毗舍、

首陀罗之四姓的姓。

11.见处主张(ditthitthana)之“处”thana上面译为“立场”。

12.“无执取”之原语anupada亦可译为“无余”,无后世之所谓无余涅槃之古言诠。

13.“世界之坏时”之原语samvattamanoloko当从于说是samvattamane之误。

14.“住”之原语nib1usitatta几乎于其他未曾看到的文字,疑是辞典中之“不安”义,今唯看

为“住”之意,相当于nirvasitatva,当然,亦有离住之意。

15.于原文有thanamkhopan',etamvijjatiyam……于yam以下述“是此后者一有情”

云云、thana是“处”之义,指yam以下所谓有此处。今虽唯译为“处”,没有说不知“有

耶?”之意,故必定是有。所以唯译为来亦可。

16.边原语parivatumo,无注释亦无解释,在汉译亦相当此字。于英译,译为apath

couldbetracedroundit,于德译,译为ringsabgezirkelt,云有何补缀之误。若以

次之无边及有边无边之二语比较之,可推定其意义是“关于“周围”。

17.原语为amara-vikkhepika的amara是“鳗”vikkhepa平常译为散乱,在此是鳗之蠕

动,对于质问,指如鳗之蠕动的伪乱无序之回答。“诡辩论”完全是义译。于汉译北传有异

问异答、亦相当共诤所言各异言教。

18.真人(Tathagata),同于如来之原语。如来是佛陀之自称为阿含经之通例,在此诡辩论

者之用语,无指佛陀之理。注释者于此时,以同有情之义。说此经之时候,外道或佛弟子

之间,没有从佛陀之死后为问题之理。故不译为佛陀,唯译为真人。

19.以前无此说,怕是混进来的吧!


调整字体: 大号中号小号

上一篇文章:学与思
下一篇文章:沙门果经注释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回顾历史 股民炒发展[74]
· 108看盘 假设七浪划分…[79]
· 尊重股市客观规律 理…[71]
·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144]
· 佛经佛像 面如见佛[125]
 
· 关于结石与打结石[458]
· 吃不穷喝不穷[423]
· 二百五与哈巴猡[497]
· 2024年佛历3051年和2568年…[490]
· 枯木倚寒岩 三冬无暖气[5315]
 
· 摩偷罗经[66]
· 大善见王经[66]
· 种德经本经注释[84]
· 阿摩昼经注释[93]
· 沙门果经[6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
版权申明|关于本站|网站信箱|电话13615880574|QQ138318623|MSN联络|管理登陆
友情链接|打印本页|浙ICP备05064315号|联系站长:冷水泡茶 |关闭窗口|返回顶端